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9:13: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板书课题:《竹》。 2.深入感知。

(1)举行“咏竹大会”,让学生说说关于竹子的诗句、词语及故事等。 引导学生谈论竹子的品格并作一个总结,依次分组板书。 (2)引一引。

文人用诗词来歌颂竹子,抒发心志,历代画家们也喜欢表现竹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竹子不仅具有优秀品格的寓意,也是中国花鸟画基础练习方法之一,所以中国画画家都会来几笔墨竹。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画竹的名家,孙导学生进行欣赏。

(3)看一看。

老师出示历代墨竹精品,让学生欣赏并谈一谈感受。教师总结并讲解。 (4)比一比。

以文同《墨竹图》为切人点,讲讲《胸有成竹》的故事,强调学生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出示竹叶与柳叶,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

3.技法体验。 (1)学一学。

出示真实的竹子,引导学生观察。并以吴镇《墨竹图册》为例,边示范边讲解竹子的画法。

①中锋淡墨画竹竿。(中锋用笔,一波三折篆书法,稳中求圆。) ②浓墨中锋画竹节。 (上抱“乙”字,下抱“八”字。) ③中锋用笔画竹枝o(用笔参照竹竿,可从不同的方向开始画。)

④浓墨中锋画竹叶。(藏锋起笔,速度稍快,有大有小有转折,与柳叶有别。) (2)教师提示注意的要点:

①画多根竹时要注意每根竹子的竹节位置要错落有别。 ②忌三根竹竿或竹节相交于一点。

③画多根竹竿时要注意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3)临-临。

发下墨竹范本,学生临摹,并提上诗句。 (4)评一评。

让学生根据对竹子品格的理解或喜好,将自己的作品贴到板书中的竹子品格分组上(再次感悟竹子品格,见第2步)并相互点评。

4.课后拓展。

竹子浑身是宝,它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搜集竹篾、竹枝、竹竿、竹叶等原材料及手工所需的其他工具。 教学过程

1.实物导入。

笛声或笛箫实物导入,讲述丝竹之音的概念。竹音,泛指中国传统的管制乐器。如果没有竹子,我们中国的音乐史便不会那么灿烂了。上节课我们从精神文化层面去了解了竹子,这节课我们再从生活应用方面去更全面地了解一下竹子吧。揭题板书:《竹》。

2.加深认知。 (1)说一说。

教师介绍竹子的相关知识:竹子的种类、生长周期等。 (2)问一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竹子做的物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归纳为“衣、食、住、行、用”,分组板书。 (3)忆一忆。

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竹子有关的趣事,深切体会竹子对自己生活有过的影响。 (4)比一比。

竹子与木头的不同之处。

总结:竹子可再生的速度很快,而且竹子韧性好,易于加工塑造成各种用品,所以可以被大量地运用于生活中,这是竹子的优势。而树木则至少十年才能成材,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应倡导人们多用竹而少用木。

3.创作体验。 (1)想一想。

出示竹篮子,问学生足用竹子的什么部位做的、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竹签、竹皮等制作方法。

(2)赏一赏。

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竹制品,进一步扩散学生思维。了解竹子的基本加工方法。

(3)做一做。

以竹子的竿、枝、叶、根为原材料,通过拼、贴、剪、刻、穿、粘、插、编、画等方法创作一件平面或立体的竹制品。教师巡回指导。

(4)评一评。

通过自评、互评等方法评价学生的作品。 4.课后拓展。

课后搜集—些竹制品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方便自己的生活。

第十一课 青花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传统制作工艺,掌握青花瓷的主要特点,感受其典雅之美。

2.欣赏青花瓷,探索青花瓷色彩、纹饰等特点,尝试用水墨表现形式表现青花花纹或绘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花瓷。

3.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青花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本课从欣赏传统的青花瓷切人,通过创设环境、用音乐渲染气氛、欣赏传统青花瓷器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以水墨装饰的表现手法,在瓶形宣纸上装饰青花图案,绘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花瓷,从中感受青花瓷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欣赏青花瓷,使学生了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青花瓷的兴趣;通过水墨或其他形式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工艺。 难点:用水墨表现出青花瓷的纹饰色彩等艺术特点。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颜料(花青、酞青蓝)、勾线笔、国画毛笔。 (教师)课件、宣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教师出示PPT,导入并提问:观察这三幅图,其中哪个是青花瓷?为什么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呢?(青花瓷是以蓝白两色为主。)

(2)教师介绍青花瓷的知识。

(3)学生观察青花瓷的造型、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风韵,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发展,赏析青花瓷,谈谈感受。

(4)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

(5)赏析思考:青花花瓶的结构、纹饰的题材及组合特点有哪些?青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水墨表现青花瓷。

学生选择适合的纹样用花青等国画颜料在剪成器型的宣纸上作画,使之成为一件有自己风格的青花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展示评价。 5.拓展欣赏。

欣赏青花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例。 6.教学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研究青花瓷,进而增进学生对瓷器艺术的喜爱之情。

搜索更多关于: 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的文档
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tyd6gcg205ej21u0rq9kfa2517te00k65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