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证明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描记呼吸运动的方法 2、掌握气管插管术
3、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等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
1、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运动,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能随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
都依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来实现。 2、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增大无效腔,
减少了肺泡通气量,降低了气体更新率,导致血中二氧化碳增加、氧分压下降。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
3、减少O2的浓度后,肺泡PO2?,PaO2 ? ,PaCO2不变,轻度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
兴奋加强,同时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减弱,导致呼吸肌活动加强;严重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减弱,同时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加强,导致呼吸肌活动减弱。 4、吸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呼吸运动加强:
5、静脉注射乳酸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迷走神经在呼吸中的作用:
迷走神经
吸气肺扩张 牵张感受器+ 延髓 吸气切断机制兴奋,抑制吸气,加速了
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
以中等强度电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一般可导致呼吸运动暂停 因为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后反射性地引起吸气动作的抑制,或者是肺缩小后反射性地抑制呼气动作,使吸气加强。这两种反射的传人纤维都经迷走神经兴奋,产生传入冲动到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运动的改变。由于电刺激引起的传入冲动持续性的传到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运动,故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7、哌替啶可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从而抑制呼吸。尼可刹米可选择性的直接兴奋
芫荽呼吸中枢和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同时尼可刹米也能提
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直接对抗哌替啶的抑制作用。
三、实验动物
家兔
四、实验材料
手术台、剪毛剪、手术刀、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止血钳、台秤、气管插管、80cm橡皮管、注射器、钠石灰瓶、纱布、棉线、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刺激电极、5%水合氯醛酒精溶液、3%乳酸溶液、生理盐水、碳酸钙、盐酸、哌替啶(也可用杜冷丁)、尼可刹米。
五、方法与步骤
(一)兔气管插管手术
1、麻醉与保定 取兔称重,用5%水合氯醛酒精溶液按4ml/kg体重静脉麻醉,仰卧绑定。 2、气管插管手术 颈部剪毛,沿颈部正中做3~4cm长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
分离气管和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用眼科剪在气管上朝向心方向剪一切口,插入Y型气管插管,两侧分别连接短橡胶管。
(二)仪器连接及参数设置
1、连接 呼吸换能器导线连接于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放大器通道1插孔,另一侧将呼吸带绑缚于实验动物胸部呼吸起伏明显处。刺激器连接于刺激输出插孔。 2、参数设置
(1)打开外置仪器的电源,双击计算机屏幕上的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图标
进入实验系统
(2)按照“实验\\呼吸\\呼吸运动调节”路径进入实验程序
(3)在示波状态下选择一通道,点击其他通道的“生物电”选择下拉菜单中的“关闭”,关
闭其它通道。
(4)参数设置:采样频率800hz,通道模式“呼吸运动”,扫描速度1/div,灵敏度5mv,时
间常数“直流”,滤波常数10hz,刺激参数“正电压刺激”,串联刺激,强度2,波宽
1ms,延时0ms,重复次数1
(5)点击“开始记录”按钮即可开始记录。 (三)实验项目
1、描记正常呼吸曲线,记录呼吸频率、呼吸深度。 结果预测:呼吸正常平稳。
2、增大无效腔 气管插管一侧接一段80cm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结果预测:呼吸加深加快
3、窒息 夹闭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结果明显后去掉橡皮管,恢复正常呼吸。 4、向鼻腔中注射冷水几滴,刺激鼻腔粘膜,观察对呼吸的影响。 结果预测:呼吸加深加快。
5、增加吸入气体中CO2的浓度 将充气的胶皮手套套在气管插管的一侧管上,持续呼吸以
缓慢增加吸入气体中CO2的浓度,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结果预测:呼吸加深加快 6、减少吸入气体中O2的浓度 将气管插管侧管通过一只钠石灰瓶与盛有空气的球胆相连,
使动物呼吸球胆中的空气。经过一段时间后球胆中的氧气明显减少,但CO2并不增多,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待呼吸变化明显后,恢复正常呼吸。 结果预测:呼吸先加强后减弱
7、牵张反射 将事先装有空气(约20ml)的注射器经橡皮管与气管套管的一侧相连,在吸
气相之末立即向肺内打气,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待呼气运动平稳之后,再于呼气相之末立即抽去肺内气体(约20ml),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机理。 结果预测:向肺内打气,呼吸运动暂时停止在呼气状态;抽去肺内气体,呼吸运动暂时停止在呼气状态
8、增加血液中H+的浓度 经耳缘静脉快速注入3%乳酸1~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结果预测:呼吸加深加快。 9、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之后,由兔耳缘静脉注射50g/L哌替啶,缓慢注射,同时密切观察
家兔呼吸曲线,一旦出现抑制立即停止给药。出现严重明显的抑制波形时,由耳缘静脉注射250g/L尼可刹米。观察并记录呼吸变化。
结果预测:注射哌替啶后呼吸减慢或停止;注射尼可刹米后,呼吸恢复正常。
10、迷走神经的作用
(1)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再将另一侧迷走神经结扎后在离中端剪断,
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结果预测:呼吸频率增加。
(2)重复第6项实验,比较呼吸变化有什么区别。
结果预测:剪断迷走神经后,在缺氧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强度不发生变化 (3)以2~3V电压连续刺激迷走神经向终端,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结果预测:呼吸运动暂停
(四)实验后打印实验相关数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