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酒,哪里就是自己的家,还有“菱芡四时足”,有了这些便不再贪图什么了,任江南江北,四海为家,旷达自适的情怀溢于言表。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寒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解析 这首诗文字通俗易懂,通过所描述的具体内容,诗的题目和小注的提示,可推知诗的前四句写边关将士衣寒难眠的情状,后四句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的安逸生活,前后对比,诗人对战士的同情,对官僚的愤慨溢于言表。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③
②
①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解析 解答此题既要立足于对曲子中语句的解析,更要关注题目“九日”及小注中对
②
③
④
“九日”的解释。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阙 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刘昚虚:生卒年不详,江东人。 浅析诗歌的旨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写深山居处的恬静、幽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歌句句写景,而情寓景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生活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从诗歌意象入手,抓住景物特征分析诗歌的旨趣。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当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叹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的答案可以在两个观点中任选,但分析过程一定不能脱离诗词。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
②
③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三联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孤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壮,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
(2)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前三联从不同方面描写孤桐,最后一联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这首诗写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虚心等特征,实际上诗人借孤桐自喻,还运用典故写出了诗人的理想、志向等。这首诗中,王安石通过写孤桐,表现自己在改革中虽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凭借自己的高远志向、正直虚心,把新法坚决推行下去的决心和意志。
①
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