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原创考前密卷(十二)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
- 1 -
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计较,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这是已经被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证明了的史实。 B. 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 C. 于文明复兴而言,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新兴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 D.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对人类文明发挥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作者的主要观点。 B. 为阐明观点,文章首先点明传承与复古的差异,然后点明复现与复兴的差异。 C. 坚持了核心理念的复兴是高标准的,反之则是虚假的:正反对比,说服力强。 D. 文章引用罗素的话有力论证了100多年前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
- 2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明。 B. 近代以来,改良者复兴中华文明时常常陷入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的误区而不自知。 C. 把中华文明复兴等于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主要是因为时势不同。 D. 复兴了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人人皆知”分析有错,原文是说“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并非人人皆知。故选B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有力论证了100多年前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分析有误。引用罗素的话是从反面论证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陷入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的误区而不自知”分析有错,原文只是说,理论上很容易明白完全复制外来文明是不能实现本民族文明复兴的,但在实践中却又不自觉地完全复制外来文明,文中的理论并非指改良者的“理论”;C项,“主要是因为时势不同”分析有错,原文说“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不可能”指时势不同,“不必要”应该指我们当代有自己的文明,没有必要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D项,“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分析有错,既然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批判继承西方文明,那么其他文明的发展也只能是借鉴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也不会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其他文明。故选A项。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