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科学教学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思考
作者:何林
来源:《新教师》2018年第10期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不同的学科范畴内搭建一个知识平台,为学生提供认识整体世界的机会。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既能缓解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割裂的情况,也能使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本文中,笔者想探讨的是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合STEM教育理念,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整合到科学教学中去。
一、科学课中融合STEM教育理念的意义
1. 信息时代的环境特征。当今社会信息产业链高度发达,信息知识的飞速增长已远远超过了以往。知识的增长速度使教育无法面面俱到,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无法满足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只有不断融合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也正是我们迫切需要引入STEM教育的原因所在。
2. 科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迁移并应用于生活。科学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而STEM教育的理念恰恰就是将这些进行整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善学”能力探索科学,真正明白什么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强调动手做和主动探索,弥补了传统科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会培养出“有脚不会走,有脑不会想,茫然不知所措”的学生。为避免这种情况,STEM教育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原创性探究,做到彻底放手,不仅培养了学生设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间接凸显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所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 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发展的意义重大。美国科学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对未来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个人发展的能力、系统思维的能力。在STEM教育的进行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和锻炼,对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奠定性意義。
5. 教师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代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下降,而另外一种身份则会被强化——引导者、促进者、顾问。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始扮演证实者与解释者的角色,打破以往教师一味灌输的“传道授业者”形象,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STEM教育理念的引入有很大帮助。
二、STEM教育理念对现有科学课教学方式的改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