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让提问在阅读活动中闪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8 2:53: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让提问在绘本阅读中闪光

摘要: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积极思考、充分表达与适宜的提问是分不开的,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提问,避免问题过多、过滥,问题太浅,缺少思维空间等,我们在教学实践要善于分析教材,根据孩子的实际差异,重视度的把握,力求通过巧妙的提问发展孩子思维,让孩子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绘本阅读活动充满活力。

集体阅读是幼儿参与绘本阅读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帮助幼儿整理零散的阅读经验,使其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集体阅读中,提问是作为教师了解幼儿阅读现状、帮助幼儿理解感受读本的重要手段,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分散,而且生活经验比较有限;幼儿的眼球发展不完善,导致观察的细致性不够,学习的自主性比较欠缺,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更为重要,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提问下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图书内容,并进行思考,这要求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策略。为此,教师需要静心地设计提问,来促进幼儿观察、猜测、理解、表达等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那如何使提问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更精彩,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感知性问题——帮助幼儿观察画面,描述画面。

阅读是通过学会观察得以实现的,特别是绘本故事,文字描述相当简单,但是画面内容非常的精彩,每次翻开书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因此,学会仔细观察画面非常重要。而大多幼儿不会仔细观察画面,出现“飞快浏览”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并提出能引起幼儿观察的问题,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如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娃娃》的封面“封面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阿花是怎么吃饭的?胖胖是怎么吃饭的?”,如在《子儿,吐吐》阅读中,问:“有只小猪无论站在哪里,他都是第一只被认出来的猪,你们看是那一个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先引导幼儿整体再到局部仔细观察,只有孩子细致的观察,才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教师有效的提问让孩子积累阅读的方法,懂得故事的内在规律,使幼儿获得有序思维的经验。

2.解释性问题——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理解阅读。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事物和现象之间较为隐蔽的特征、关系和联系,通过重新组织、解释或归纳,表述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比如,《两个娃娃》中胖胖睡着后许多蚂蚁爬到了它的脸上,胖胖惊惶失措的画面,问“胖胖睡着后发生了什么事?”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等各角度观察讲述。又如“胖胖为什么吃饭的样子和以前不一样了呢?” 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3.发散性问题——帮助幼儿在阅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深入阅读挖掘内涵。

给孩子判断式的问题“对不对,可不可以,是不是”等,明显的压抑了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发散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对阅读进行感知、理解、体验、创造与内化,促进阅读的有效性与发展性。在《子儿,吐吐》中我问:“胖脸儿想到自己会长木瓜树,伤心地大哭起来,头上长树会发生哪些不好的事情?”孩子们纷纷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的很多想法,如“树越长越大,越来越重,胖脸儿会被压到泥土里去了”“木瓜开花了,蜜蜂闻着香味来采蜜,胖脸儿的脸被蛰得更大了”等等,这些想象都是超出绘本内容的,没有对错之分,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更使活动充满了趣味。

而在阅读活动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提问尤其重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成为善于提问的高手,当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成为启发孩子自由地思考和探究的有效力量时,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绘本阅读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阅读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度的把握很重要。

一、难易适度,激发兴趣

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是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孩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得上来。一般在一个活动中应该有大部分问题要孩子经过思考后能回答上来为宜,要“力戒”简单提问。小班幼儿可以问“是什么”便于幼儿观察确认画面内容。还可以问“有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这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仔细观察画面,确认所有需要观察的要素。“象什么。”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画面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初步的想象。“为什么”

的问题,对小班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以作尝试。在小班阶段,教师的提问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观察、表达。中大班的孩子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点主导地位。在设计提问就尽量避免“上面画的是不是兔子”等类似简单、无意义的集体问答,要抓住读本中有利于幼儿想象、探讨的因素来设计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就应以开放性提问为主,提供大胆讲述不同见解的机会。如:在《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活动中,我们根据画面的信息设计出:“你来猜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兔子先生会继续往前走还是往回走呢?”这类问题有助于幼儿展开猜想,它没有固定答案,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在绘本阅读中,幼儿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多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答案没有对错,使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样, 能力强的幼儿可从多方面讲, 多讲一些; 能力弱的孩子则可少讲一些。这样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并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并不断缩小差距。

二、层层推进,注意坡度

从集体教学整体上来看,教师必须抓住绘本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做到不仅设计好单个问题,同时也设计好问题的序列,使幼儿在整个阅读活动中阅前有思、说前必思。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孩子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求知的高度。

如绘本《小豆豆的假期》阅读中,引导幼儿讨论小豆豆要到哪里去?小豆豆想要带上哪些东西去度假?妈妈为什么不让小豆豆带上这些东西呢?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思考。在《子儿,吐吐》故事中,让幼儿带着“他是谁?他头顶上怎么会长树呢?那到底有没有长小树呢?”的问题初步感知整个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根据对故事整体的大致印象来分析、观察、理解画面内容,理解作品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由故事表层理解向深层理解发展。

三、把握密度,注意节奏

集体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密度,要从活动的需要出发进行科学设计。不适量的提问一是表现在问题提得极少,另一是问题满天飞,师生一问一答,此起彼伏。从活动中看,后者显得尤为突出。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断地提问、说明,有时在向幼儿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幼儿一时答不出来,教师就误认为幼儿不会独立思考、探究,其实我们应该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

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所提问的问题还应在设计活动时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即问的太多或太少。在《子儿,吐吐》阅读活动中,孩子们在欣赏一遍故事后,我就精心挑选了:“胖脸儿吞下什么?开始心情怎么样?”“想到头上会长树,胖脸儿在烦恼什么,所以哭了起来?”“后来,胖脸儿为什么反而高兴起来,不哭了”“结果他吞下的种子怎么了?这时胖脸儿的心情怎样?”四个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理解故事的内容。

幼儿在阅读活动积极思考、充分表达与适宜的提问是分不开的,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提问,避免问题过多、过滥,问题太浅,缺少思维空间等,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力求通过巧妙的提问发展孩子思维,让孩子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绘本阅读活动充满活力。

搜索更多关于: 让提问在阅读活动中闪光 的文档
让提问在阅读活动中闪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6cw15y7yf3gyk71840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