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
皖南实习报告
旅游管理2班 徐婷 1011020234 年03 月21日-23 10 日 皖南实习报告
我的皖南实习于2011年3月21日开始。
21日早上7点,从北大门出发,12:45到大实习第一个地点:“徽商大宅院”(西园)。
在来之前就知道,徽商大宅院内的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很有名,据导游介绍,大宅院内三雕多达14000多处,其中不少是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 这个大宅院占地10000多平方米,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是组合式的宅邸群落,有宅邸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
院内看见很多天井,导游解说:天井是徽商大宅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三间屋天井设在庭前,四合屋天井设在中间。天井的设计使得封闭的屋内得以通风,透光。按风水理论,水为财之源,经商之人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使屋上的水不流向屋外,而是顺着水砚纳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
院内最有特点的就是那形似“商”字的侧门了,据说只有五品以上的人才可以走正门,其他的都只可以走侧门,显得来人都低商一等,已满足主人那份虚荣心或者说是在那种“商人为末”的社会里的一种自我心理安慰了。
其中有一副门联写得很有特色: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不知该说徽商思想通达,还是说他们在自我安慰,或是说这是一声无奈的感慨。
院内牌坊也是既美观又讲究!这里介绍一个牌坊的样子:正中额坊刻“五狮戏绣球”,两侧额坊分别刻有凤凰、麒麟、仙鹤、梅花鹿。二楼横梁东西两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字。三楼刻有“恩荣”二字,以表皇帝的宠幸和恩许。四根主柱东西两面12个穿榫,立有文史武将和八仙人物,寓意“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脊头吻兽为鳌鱼,寓“独占鳌头”之意,鳌鱼是锡制,触须成波纹状,可兼做避雷针。
在看见大宅院里的亭阁水榭之后不由感叹,大宅院真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的好地方。
虽说自古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后面还有:吃碗面饭,好不简单。一双破鞋,踢踢踏踏。一块围裙,像块纥褙。前世不曾修,出世在徽州。年到十三四,便多往外遛。雨伞挑冷饭,背着甩溜鳅。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苏州。转来转去到上海,求亲求友寻路头。同乡多顾爱,答应肯收留。两个月一过,办得新被头。半来年已过,生命都不愁。逢年过时节,寄钱回徽州。爹娘高兴煞,笑得眼泪流。)”但不得不说徽州商人真的聪明。幼年学书,没那天分就去学经商。在外面赚了钱就资助家里子弟学习,子弟们学成考取功
1
名,当了官又来为乡亲经商某便利。在如此良性循环之下,会上向不好都难啊!
徽州的男人们在外奔波劳苦,家里的女人们生活却不见得有多好。一辈子和男人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就这么一个人清冷孤寂的守着家,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公公婆婆和孩子。男人死了守寡可即使男人没死也是守寡没两样。
15:25到谢裕大茶叶博物馆,博物馆通过详实的收藏和历史文献,文物运用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陈列形式与手段,借助历史文物,茶书,茶经,茶画,茶技,茶艺的综合展示,达到集中表现“黄山毛峰第一家”的目的。 (谢裕大 像)
我们先后品尝了黄山毛峰,黄山贡菊,红茶。讲解员说毛峰得名是因为它全身有
细小绒毛,又成峰状。讲解员说:茶叶中含有维生素,蛋白质,芳香族和多酚类化合物,除能散发芳香外,以助人愉快,还能溶解脂肪,除去油脂,清养肠胃,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因为菊花茶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效果我就现买了一盒。并问了使用方法(浸泡时两朵即可,每次和不要喝完,留下三分之一杯茶水,再加上新茶水,泡上片刻即可再喝。)又带了点红茶,准备给父母(后来网上查了红茶的效用,主要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
菌,解毒,强壮骨骼,抗氧化,延缓衰老,养胃护胃,抗癌,舒张血管,有益心脏。)
次日早上8点,在纷飞的大雪中起程。
8:55到达宏村。 细雨朦胧中的宏村真是别有味道,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画里的乡村”!一眼望去,村外山清水秀,村内粉墙青瓦清渠绕户。导游员介绍说: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900年的历史。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名宏村。
宏村最有名的就是它那牛形村落了,它巧妙利用自然的科学人工体系,可谓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因为风景太美,所以游时只顾看风景,没注意听导游讲解,只得事后查阅相关资料,方才了解牛的具体构造。
山头为“牛头”,村落为“牛身”。 村内九曲十弯的水道便是“牛肠”,它不仅解决了村中消防用水,而且调节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方便。可谓是“浣汲未及溪边路,家家门前有清泉”。当初,汪氏祖辈定下规矩,过了八点,村人方可在“牛肠”里涣洗。只是后来村中挖了
2
水井,村人改用井水,而“牛肠”也就成了专门的涣洗场所。
村中水道400多米,从村西引虞山溪水入村,流经月塘,汇入南湖。此二水便是“牛胃”。
村西虞山和南湖上的四座木桥便是“牛脚”。村头用来举行红白事的两棵500多岁的大树银杏,枫杨便是“牛角”。
当时游览时最倾心的便是那因月满则亏而取名月沼的湖了。
湖呈
弯月形,弓背湖畔栽杨植柳,弓弦湖畔铺就石板。清水之上,鸭鹅浅语,碧波荡漾,美不胜收。两岸建筑是“白墙黛瓦马头墙”,再加上那些举着小伞悠闲漫步的人,眼前之景宛若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不知不觉中我似乎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不由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真的好喜欢这里,只可惜我只是过客。我可以时时留念这里,却永远无法流连于此。
11:00回车,12:34到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一个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它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保护街区”,老街建筑群不仅延袭了宋代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白粉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淡雅古朴,建筑内雕梁画栋。徽派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街面大都为“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住”的建筑风格,呈现江南古镇的古老风姿。
背着双肩包,一手拿着手机,这便是我逛老街的样子(在老街游览是没有导游的),当然,也是大部人游老街的样子。还有不少外国友人,拿着照相机来采风沿街而走,那一面面古老样式的店面,让我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那些旅馆不写宾馆而写“客栈”,我人没进去,立于客栈门前,思绪飘飞,里面是不是有弯着腰在店内来回奔走小二?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