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影响因素
(1)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 (2)与之呈负相关的因素: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3.特性
(1)不确定性: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一定历史阶段具有相对确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P23
★
1.概念
(1)前提:①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②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③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数值的“虚数”
3.意义:帮助国家或地区制定人口战略或人口政策,影响区域或社会发展战略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考点直击16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测试目标 一、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P32-351.城市发展阶段
★
缓慢发展阶段:18C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 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拓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成熟阶段: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2.当前世界城市化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①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70%以上,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②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但差异明显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36
★
1.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考点直击17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测试目标 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7
一、城市的服务功能P41
★
1.为城市本身服务
2.为城市本身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3.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管理中心:各级政府机构的所在地
(2)服务中心:一定地区范围的科技教育文化活动中心。 (3)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第二、三产业集中。 二、城市的服务范围P41-42
★
1.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2. 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
上海(最高一级):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商贸中心、国际投资中心 :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城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 南京、杭州(第二层次) 苏、锡、常、宁波(第三层次):制造业功能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 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镇江、扬州、南通、湖州(更次一级层次):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
乡村
考点直击18 城市空间结构(含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测试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P45
★
组成 各种商业街或大商场 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设施 由若干同类工厂组成 特点 交通便捷、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受社会因素影响,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靠近公路等交通便捷地带,工业选择要考虑环境因素 各功能区的位置、组成、特点 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位置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分布面积最广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P47-48
★
1.经济因素
(1)地理位置—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结合功能区的付租能力不同,进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具体如下表所示)
18
(2)交通通达度好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越高,反之越低。 2.社会因素
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 3.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行政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4.历史因素
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测试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P49-50
★
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对城市和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
影响建筑景观:纽约、芝加哥:市中心摩天大楼,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保持传统风格,高楼很少 影响建筑格局:
杭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北京:皇宫雄踞中心,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东西向)和白宫(南北向)两条轴线及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考点直击19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测试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生产概述P57
1.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P57-58
★
19
1.自然条件: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徒弟(土地)喝汽(气)水”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市(市场)教(交通运输)委争(政府政策)着管理老(劳动力)兔(土地价格)子(资金)” 3.技术条件:如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良种、机械、化肥 注: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测试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P59
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P59-621.热带迁移农业
(1)分布: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 (2)生产特点:刀耕火种
(3)影响:破坏森林和土地资源;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2.水稻种植业
(1)自身特征: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2)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形较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生产特点:农户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经验丰富,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3.混合农业
(1)概念: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3)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地时间安排;灵活的农业生产规
模安排
4.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 (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经营方式:家庭农场;我国是国营农场;最大生产国:美国(中部平原) 测试目标 P64-65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过牧、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或土壤盐碱化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或土壤污染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