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9:34: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_______。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_______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同时又不断_______、与时倶进。 A. 标识 植养 与世沉浮 C. 标尺 植养 与日倶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中辨析同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本题中,“标识”是名词,用来识别的记号,“标尺”,也是名词,就是有刻度的尺。原句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记号,应是“标识”。“植根”是植根,扎根的意思,“植养”是培植、培育的意思,原句强调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深深扎根在沃土之中,“植根”符合题意。“与世浮沉”是随波逐流,附和世俗的意思,是中性词。“与日倶新”是随着时间一同更新的意思。原文有”与时倶进”,所以应是“与日倶新”。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句式等,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

2.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民族的”未必天然会成为“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台上的精彩呈现是一种传播,舞台下的交流分享也必不可少。要知道,了解是欣赏的前提,交流是互鉴的基础 ①还需要积极的交流、真诚的对话、用心的传播。

B. 标尺 植根 与世沉浮 D. 标识 植根 与日倶新

- 1 -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②还可能因为不了解或误解让文化的差异变成文明的误会 ③既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④这两端之间存在跨文化、跨国家、跨民族的交流如何冲破壁垒、不会折损的难题 ⑤“民族的”要想成为“世界的” A. ⑤③①④② ⑤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通读语段,然后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最后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本题中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或是③或是④或是⑤,将横线前的内容“其实‘民族的’未必天然会成为‘世界的’”分别与③④⑤连起来读,再用根据语境分析,可知联系紧密的是④,因为横线前是④,强调二者的不同,而③强调欣赏对方,不合前文,⑤又强调“民族的”要想成为“世界的”与前文矛盾,④强调二者之间有问题,符合语境。然后对剩余的句子进行分析,②与④属于同一方面的问题,⑤③①讲述“民族的”要想成为“世界的”方法措施。 故选:C。

【点睛】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

- 2 -

B. ③①⑤④② C. ④②⑤③① D.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词、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3.下列古代名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D.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古代名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

A,战士与美人形成对比,正确;

B,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错误; C,天地和沙鸥,对比,正确; D,朝夕形成对比,正确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都含有“霜”,在“使用目的”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C.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

D.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答案】C 【解析】

。- 3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下列各句中都含有‘霜’,在‘使用目的’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然后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再结合诗歌意境去具体分析意象的作用。

A,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霜”点出季节,突出天气的萧瑟清冷;

B,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渲染了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霜”点出季节,渲染环境凄清;

C,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霜”字突出女子的肤色白净;

D,渐渐地雨散云收秋风逐渐紧,山河冷落落日余晖映照江楼,“霜”点出季节,渲染环境冷清萧条。 故选:C。

【点睛】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诗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内涵,负载着特定的情感,作为经常要赏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我们不可不知。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2. 梅花——傲霜斗雪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3. 松——刚直坚毅 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4. 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5.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6. 杜鹃鸟——凄楚哀伤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7.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8. 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5.某同学积累“慷慨激昂、乐观向上”类型的素材,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一句是 A.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D.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4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6g1w3kgqu3sk4u09qt56trx0171wu00ev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