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自是一家”到“别是一家”
作者:赵婷婷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36期
摘 要: 词作为后起于诗的一种文体在经过了唐代漫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后,到了宋代已初具规模。苏轼提出诗词“自是一家”的观点后,词在风格和题材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紧接着,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促进了文人对词体的进一步思考。那么,到底是谁的观点更符合词体发展呢?
关键词: 宋词 自是一家 别是一家 苏轼 李清照 独立文体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说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由此可见,词作为一种较诗歌后起的文体,在宋代发展到了高峰,它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正如诗歌之于唐代。
词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词的创作,从初唐开始就有相关记载。到中唐时期,律词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词发展到晚唐,经历了从敦煌曲子词到中唐文人词再到晚唐五代文人词的阶段。虽然词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过程,但是词的风格在此间并没有确立。唐代那些较早进入“词学”领域的文人,如戴叔伦、刘禹锡、白居易等。他们仍是以“诗心”写词,在创作心态上仍然沿着言志抒怀的惯性思维运行,还没有对词的独立文体具有自觉意识。因此,唐代律词虽在创作上已经初具面目,但在意境上,诗化的色彩还比较明显。直到五代后蜀时期,赵崇祚辑录了唐末五代18家词500首,编为《花间集》,才正式确立了词的风格。从词集的内容来看,虽题材广泛,囊括了边塞征战、咏史怀古、离愁别恨、咏物写景等等,但500首作品中却有十之七八是描写闺阁艳情,从词的语言来看,用词大多色彩浓艳,富有脂粉气息。于是,“香艳”便成为了词的代名词。
词发展到宋代,一方面宋代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进一步发展,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需求。同时,词体以其富于张力和弹性的特质,以及其题材的香艳性、情调的柔媚性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涟漪,取代了近体诗抒情的功能,成为那个时代表达缠绵细腻情感世界的最为“惬意”的文学形式。但是,虽然词的创作在那个时代风靡一时,词却被写词的人和读词的人一同看轻。宋代文人的这种“既好之又贬之”的态度,不得不令人感到奇怪。不过细究起来,原因并不难理解。词自产生之起,就具有娱乐性。词的这种娱乐性又被花间词人抹上了浓艳的脂粉味,以致后来的人认为:“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沈义父《乐府指述》)。于是,以“香艳性”为代表的词自然与传统的言志载道的诗文等正统文学站到了对立面,形成“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但是,词又由于它形式和题材上的特殊性可以更方便,更自由地抒写人类精神生活中那些隐秘、幽微、真率的感情。于是乎,宋人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