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建筑声学练习题
1. 声压增加1倍,则相应的声压级增加为:
A. 3dB B. 4dB
C. 5dB
D. 6dB
2.常用的dB(A)声学计量单位反应下列人耳对声音的哪种特性? A. 时间计权 B. 频率计权 C. 最大声级 D. 平均声级
3. 机房内有两台同型号的噪声源,室内总噪声级为90dB,单台噪声源的声级应为多少?
A. 84dB B. 85dB
C. 86dB D. 87dB
4. 机房内有四台同型号的噪声源,单台噪声源的声级为80dB,室内总噪声级应为多少?
A. 80dB B. 83dB
C. 86dB D. 90dB
5. 尺寸较大的障板,对中、高频声波有下列哪种影响? A. 无影响 B. 反射 C. 绕射 D. 透射
6. 低频声波在传播途径上遇到相对尺寸较小的障板时,会产生下列哪种声现象?
A. 反射 B.干涉
C. 扩散 D.绕射 7. 在线声源的情况下,接受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1倍时,则声压级大致降低为:
A. 6dB B. 3dB C. 2dB D. 1dB
8. 某声学用房,其室内需满足NR-25(噪声标准曲线)要求,此时该室内A声级应为多少?
A. 20dB(A) B. 25dB(A) C. 30dB(A) D. 35dB(A)
9. 声波遇到哪种较大面积的界面,会产生声扩散现象? A. 凸曲面 B. 凹曲面 C. 平面 D. 软界面
10. 多孔性吸声材料最基本的吸声机理特征是: A. 良好的通气性 B. 互不相通的多孔性 C. 纤维细密 D. 适宜的容重
11. 下列哪种罩面材料对多孔性材料的吸声能力影响为最小? A. 0.5mm薄膜 B. 钢板网
C. 穿孔率10%的穿孔板 D.三合板
12. 决定穿孔板吸声结构共振频率的主要参数是?
A. 板厚 B. 孔径 C. 穿孔率和板后空气层厚度 D. 孔的排列形式
13. 在穿孔吸声结构内填充多孔性材料会使共振频率向下列哪种频段方向移动?
A. 低频 C. 高频
B.中频
D.中、高频
14. 微穿孔板吸声构造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较高的吸声系数,其孔径应控制在多大范围? A. 5mm C. 2mm
15. 室内采取吸声措施可降低下列哪种声音的能量? A. 直达声 B. 混响声 C. 复合声 D. 透射声
16. 室内采取吸声减噪处理,其室内噪声约降低:
A. 5~10dB(A) B. 20dB(A) C. 30dB(A) D.大于30dB(A)
17. 为了提高双层墙的隔声能力,两墙间的空气间层的厚度应为多少合适?
A. 2cm B. 4cm
B. 3mm D. 小于1mm
C. 6cm D. 8cm以上
18. 用松散的吸声材料填充空气间层,可提高双层轻墙隔声量多少dB值?
A. 15dB B. 20dB C. 2~8dB D. 30dB
19. 面临楼梯或公共走廊的住宅户门,其隔声量应选择多少为合适? A. ≥15dB B. ≥20dB C. ≥25dB D.≥30dB
20.为避免双层隔声窗产生共振与吻合效应,两扇窗玻璃在安装与选材上应注意:
A. 平行安装、厚度相同 B. 平行安装、厚度不等
C. 不平行安装、厚度相同 D. 不平行安装、厚度不等
21. 组合墙(即带有门或窗的隔墙)中,墙的隔声量应比门或窗的隔声量高多少才能有效隔声?
A. 3dB B. 6dB C. 8dB D. 10dB
22. 各种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是: A. 平均隔声量 B. 计权隔声量 C. 1000Hz时的隔声量 D. A声级的隔声量
23. 隔振系统的干扰力频率(f)与固有频率(f0)之比,必须满足多大,才能取得有效的隔振效果?
A. 0.2 B. 0.5 C. 1.0 D.√2以上
24. 我国工业企业生产车间内的噪声限值为: A. 75dB(A) B. 80dB(A) C. 85dB(A) D. 90dB(A)
25. 在民用建筑中,对固定在墙体上的管路系统等设施,应采取下列哪种声学措施?
A. 吸声 B. 消声 C. 隔振 D. 隔声
26. 在民用建筑中,对水泵和风机应采取下列哪种声学措施? A. 吸声 B. 消声 C. 减振 D. 隔声
27. 旅馆客房之间的送、排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降噪措施,其消声量的选取原则为:
A. 大于客房间隔墙的隔声量 B. 小于客房间隔墙的隔声量 C. 相当于客房间隔墙的隔声量 D. 任意选取
28. 室内音质设计的主要客观评价量是: A. 丰满度和亲切感 B. 清晰度和可懂度
C. 立体感
D. 声压级、混响时间和反射声的时、空分布
29. 从建筑声学设计角度考虑,厅堂容积的主要确定原则是: A. 声场分布 B. 舞台大小
C. 合适的响度和混响时间 D. 直达声和反射声
30. 在一个1/20的厅堂音质模型试验中,对500Hz的声音,模型试验时应采用多少Hz的声源?
A. 500Hz B. 1000Hz C. 5000Hz D. 10000Hz
31. 为使厅堂内声音尽可能扩散,在设计扩散体的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它应小于入射声波的波长 B. 它与入射声波波长相当 C. 它与两侧墙的间距相当 D. 它与舞台口大小有关
32. 语言播音室的最佳混响时间,宜选用多少秒合适?
A. 0.30~0.40秒 C. 1.20秒
B. 0.80秒 D. 1.50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