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理科综合
1.近些年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北极海冰持续融化,已知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能缓解温室效应,海洋浮游植物是吸收CO2的主力军。马丁设想:向海洋投放水溶性铁能促进浮游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降低CO2浓度,从而减缓温室效应。针对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元素和CO2中的C、O均是大量元素 B. 铁以化合物的形式被浮游植物吸收 C. 铁元素是构成浮游植物叶绿素的组成成分D. 海水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浮游植物吸收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元素、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铁元素是微量元素,CO2中的C、O均是大量元素,A错误;铁以离子的形式被浮游植物吸收,B错误;镁元素是构成浮游植物叶绿素的组成成分,C错误;浮游植物吸收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海水温度的高低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弱,因此海水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浮游植物吸收铁,D正确。
2.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a、b、c三组实验,各组pH条件均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组的pH可能高于b组的pH
B. a组pH条件下,该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能最多 C. 在c组pH条件下比较适宜保存酶
1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D. 实验要求“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酶的活性在最适pH条件下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据此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a组酶的活性高于b组酶的活性,因此a组的pH可能高于b组的pH,A正确;与b、c组相比,a组酶的活性最高,说明a组pH条件下,该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能最多,B正确;c组产物的最大生成量明显低于a、b组,说明在c组pH条件下,酶已经变性失活,不适宜保存酶,C错误;实验中的“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实验要求“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3.有甲、乙、丙、丁四种信息分子,它们运输到靶细胞后,检测发现:甲与受体结合后,肝脏加速合成多糖;乙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丙生成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丁与靶细胞结合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腺体分泌物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 乙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溶酶体 C. 生成丙的反应只能发生在无氧环境下 D. 丁引起的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体液调节、过敏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甲与受体结合后,肝脏加速合成多糖,说明甲是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还原糖,A错误;乙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说明乙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与溶酶体无必然的联系,B错误;丙生成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说明丙是CO2,人体中的CO2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即生成丙的反应只能发生在有氧环境下,C错误;丁与靶细胞结合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腺体分泌物增多,说明丁是过敏原再次进
2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入机体时、导致相应的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生物活性介质,丁引起的反应是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D正确。
4.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少1条 C. 雄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 D. 雄蝗虫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均为雌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24条染色体,A正确;雄蝗虫、雌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依次是23条、24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少2条,B错误;雄蝗虫的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由于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可能为X或O型,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可能是雌性(XX),也可能是雄性(XO),D错误。 5.图为某六肽化合物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①→②相比,③→⑤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B. 根据图中多肽的氨基酸数可以判断出终止密码子是UCU
3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C. ①→②中会产生图中④代表的物质,且④中含有氢键 D. 若该多肽是一种DNA聚合酶,则它会催化物质①的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详解】①为DNA,②③均是mRNA,⑤是多肽。①→②过程表示转录,其碱基配对方式T-A、G-C、C-G,U-A、G-C、C-G,是A-U、③→⑤过程表示翻译,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U、可见,与①→②相比,③→⑤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A正确;根据图中多肽的氨基酸数可以判断出终止密码子是UAA,B错误;①→②所示的转录过程会产生图中④代表的tRNA,tRNA中含有氢键,C正确;若该多肽是一种DNA聚合酶,则它会催化物质①所示的DNA的复制,D正确。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植物激素作用特点都具有两重性 B. 植物激素的抑制作用不等同于不生长
C. 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是由根尖端向根近茎端运输 D. 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生长素更长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所有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不一定都具有两重性,A错误;植物激素的抑制作用是指针对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而言,用一定浓度相应激素处理的植物,其生长速度较慢,不等B正确;同于不生长,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是由根尖端(形态学的上端)向根近茎端(形态学的下端)运输,C正确;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易被分解,较天然生长素的效果稳定,因此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生长素更长效,D正确。
7.将A、B两种长势相同的植物置于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光照恒定的密闭小室中,测得每个小室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