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2015.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生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并上交答题纸。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共32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书写和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即的疯话。 .
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yī)让未终,火车已开。 .B.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勇毅的明证了。 . 我向来是不惮(dàn)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
C. 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 . 他没管水开了没有,就沏(qī)在壶中。 .D. 他惊皇失措地直起身子。 .
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yù)写账目。 .
2. 根据所给的解释,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不是其本义的一项是 ... A. 鳞次栉比 比肩接踵 ..
解释:比,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所以“比”
的本义是两人并肩一起,并排挨着。
B. 面面相觑 王侯将相 ..解释:相,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所以“相”的本
义是观察。
C. 载笑载言 车载斗量 ..解释:载,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载,乘也。从車
是乘坐、装载。
D. 雍容华贵 无地自容 ..
声。” 所以“载”的本义
解释:容,篆书写作,《说文解字》说:“容,盛也。从宀、谷。” 所以“容”的本义
是盛纳。
3.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举酒欲饮无管弦。 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 秦时明月汉时关。
D.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4.下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其中一节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A. 这一节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大堰河”身份的卑微和生活的贫寒。 B. 本节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思念。 C.“坟墓”、“瓦菲”、“园地”和“石椅”四个意象前的修饰语意味深长。 D. 全节诗意境深沉悲凉,语言壮美含蓄,感情真挚朴素,读来琅琅上口。 5.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手法是“风雅颂”,诗歌内容分为“赋比兴”三
大类,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 杜甫的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时事和社会生活画面,如“三吏”、“三别”,被誉为“诗史”。
C. 《断魂枪》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作品,通过沙子龙这个艺术形象,来反映清朝末年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社会风貌。
D.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和美国的欧·享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6.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宏大 .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高兴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情形 ..7.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 河汉清且浅 且放白鹿青崖间 ..8. 下列加点实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D. 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
9. 古诗词中因押韵或表达需要,常有倒装现象。下列句子中不含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0. 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
——即便再次晒干,也不会挺直,是因为“輮”这种工艺使它成为这样的。 B.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要打仗了。 C.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曾和你相约偕同到老,可像眼下这样活到老,只会使我怨恨。 D.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除此之外,夜夜都有好梦留人安然入睡。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一)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
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取材于《国语·勾践灭吴》)
(二)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
名天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 范蠡遂去,自齐遣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取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管理 . B.贾人夏则资皮 资:积蓄,储备 . C.既苦身戮力 戮力:努力,尽力 .. D.君行令,臣行意 意:同意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 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 B. 然后乃求谋臣 .
3
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 .
C.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君必灭之 . 孤将与子分国有之 . D.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
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1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武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拔 B.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我听说古时讨伐一个国家,使对方屈服即可;现在越国已经屈服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 C.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过去您在会稽山受辱,您之所以未死,就是为了报仇雪恨 D.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
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并共同拥有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勾践退守会稽山,文种责备他没有未雨绸缪,勾践真诚采纳其意见,派他向吴国求和。 B.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被越国贿赂的太宰嚭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 C.范蠡辅佐勾践成就霸业之后,深知越王只宜共患难不宜同享乐,最终毅然离开了越国。 D.文种得到范蠡的信,对他“鸟尽弓藏”的劝告不以为然,并用自杀来表示自己的忠心。
第Ⅱ卷(共88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5.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① ,靡有朝矣。 (《氓》) ② 身既死兮神以灵, 。 (《国殇》) ③ 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④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 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⑥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⑧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⑨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⑩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7分)
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身无长物。” ——选自《世说新语》 ① 用“/”给上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 ② 翻译“丈人不悉恭,恭身无长物。”(2分) 1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①—②题。(8分)
春夜喜雨 杜甫
4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紧扣一个“好”字,拟人化地写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能够应时节而来。 B.颈联用山路“俱黑”和渔火“独明”映衬,含蓄地说明夜雨下得长,下得透。 C.尾联用写实的手法,说明整个锦官城在一夜春雨之后,万紫千红,一片湿润。 D.这是写春雨的名作,有别于杜甫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写得清新流畅。 ②简要赏析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诗。(5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共13分)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
史铁生
①对北方的黄牛,我多少懂一点。这么说吧:现在要是有谁想买牛,我担保能给他挑头好的。拿根鞭子,一甩,“嗖”的一声,好牛就会瞪圆了眼睛,左蹦右跳。这样的牛干起活来下死劲,走得欢。疲牛呢?听见鞭子响准是把腰往下一塌,闭一下眼睛,忍了。这样的牛,别要。我插队①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②牛是宝贝,是我们那个地方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老乡把喂牛这样的机要工作交给我,我心里很感动,嘴上却说不出什么。农民们不看嘴,看手。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因为他穷吧,英语中的“poor”就是“穷”的意思。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得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悠扬。穷山穷水,“好光景”永远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
③拦牛可不轻闲,好草都长在田边,离庄稼很近。我们东奔西跑地吆喝着,骂着。破老汉骂牛就像骂人,爹、娘、八辈祖宗,骂得那么亲热。稍不留神,哪个狡猾的家伙就会偷吃了田苗。最讨厌的是破老汉喂的那头老黑牛,称得上是“老谋深算”。它能把野草和田苗分得一清二楚。它假装吃着田边的草,慢慢接近田苗,低着头,眼睛却溜着我。我看着它的时候,田苗离它再近它也不吃,一副廉洁奉公的样儿;我刚一回头,它就趁机啃倒一棵玉米或高粱,调头便走。
④可破老汉对老黑牛分外敬重。“它老了呀!它救过人的命……”破老汉摸摸它的犄角说,“这牛死了,可不敢吃它的肉,得埋了它。”老黑牛死的那天,村里处处飘着肉香,只有破老汉和我没有吃它的肉。破老汉呆坐在老黑牛空荡荡的槽前,只是一个劲抽烟。
⑤每天晚上,我和破老汉都要一遍遍给牛添草。留小儿跟在老汉身边,寸步不离。留小儿是破老汉的孙女,七、八岁,她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真个是在窑里②看电影?”“不是窑,是电影院。”“前回你说是窑里。”“噢,那是电视。一个方匣匣,和电影一样。”她歪着头想,大约想象不出,又问起别的。“啥时想吃肉,就吃?”“嗯。”“玄谎!③”“真的。”“成天价想吃呢?”“那就成天价吃。”这些话她问过好多次了,也知道我怎么回答,但还是问。“你说北京人都不爱吃白肉?”她觉得北京人不爱吃肥肉,很奇怪。她仰着小脸儿,望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