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很多人。
师:对了,很多人,大家约定的时间急匆匆地往集市去,这样的情景叫— 生:(齐)赶集。
师:想象一下,赶集时的景是什么样的?
生:热热闹闹的,还有许多讨价还价的声音。 师:人声鼎沸。 生:人山人海。
师:(出示句子)读,讲谁赶集啊? 生:青草,绿叶,鲜花。
师: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拔来。这和人们去赶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很多,都很急
师:草长出来了,就像人赶集一样,到哪个地方去了呢?到了春夭里。芽发出来了,鲜花盛开了,都“赶集似的聚拢来”,都到了春天里啦! 师:(出示句子)前面三句话写了哪些事物?
生:(齐读)微风。细雨。柔柳。嫩叶。青草。嫩芽。鲜花。春天。
师:这些事物都是写春天的景色。这一小节还有一句话。(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这句话写的是小燕子赶来了。 生:(补充)从南方赶来了。
师:对了,燕子是冬天去南方,到了春天又从南方飞回来。冬去春来,这是燕子的生活规律,它属于候鸟,这就是候鸟的习性。所以要准确地概括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对照板书: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春天”和“赶来”。像这样的段落,写了两层意思,我们要把两层意思归纳在一起,用一句话来概括。明白吗?(生点头)好的。下面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对照板书)用了哪些词? 生:(齐读)飞行。燕子飞行的样子。习惯。
师:这一小节写的是燕子在夭空中飞行。这位同学用“飞行”概括得非常正确。这位同学说“飞行的样子”,刚才,我们说燕子的外形叫样子,这里能不能把“样子”换个词?用个什么词最恰当? 生:姿态。
师:这个词好!(板书) 师:第四自然段—
生:(读)休息。休息的样子。落在电线杆上休息的样子。
师:这个样子也是一种姿态。它休息时的姿态,它停在电线杆上的姿态。
师:同学们,我们读一篇课文,要读懂它就得学会概括—用准确的词、准确的句 子来概括。
【赏析】这是薛法根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第一课时的一个片段,非常“家常”,但不“平常”。这课是“扎实”的。这一环节主要是概括段意。薛老师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写在这个自然段的后面”,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概括、比较、提炼,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让学生学会概括句子、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这课是“细腻”的。当学生把“长相”写成“长象”时,薛老师马上予以纠正;当学生把“外形”说成“模样”时,薛老师马上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寻找“最恰当的”。特别是对“赶集”一词的处理,更见细腻:先理解“赶”,再理解“集”,接着理解“赶集”,然后想象“赶集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最后思考“课文中讲谁赶集?和人们赶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1
正是因为细节处理全得细腻,从而生成了血肉丰满的课堂。二这课是“朴素”的。薛老师教二学这一环节,运用的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连教学语言也是那么朴素!这课朴素得犹如一枚青橄榄,但让人越嚼越有味。这课是“生本”的。教为学服务,课堂教学应该“以学定教”。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不强,《燕子》一课第二自然段包括了“春天”和“赶集”两个内容,要学生把它概括在一起是很困难的。果然,学生在概括第二自然段时,无法抓住要点。薛老师马上根据学情改变教学策略: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想象每一句写的什么事物”,再让学生看“前三句话写了哪些事物”“最后一句话写的什么”,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春天”和“赶集”来概括。这课是“语文”的。这一教学环节,薛老师主要是站在学生怎么读的角度,按照语用的规律来教的。他把课文理解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有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正是在“用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的问题”。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薛老师是在追求语文课堂的“枝繁叶茂”,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枝繁叶茂”,而不是追求教学表演的“处处花红”。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实效胜。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应是“绿”肥“红”瘦:多做扎扎实实的该做的平常事,少谋赚取掌声的所谓的精彩!由此,我不由得要追问:第一课时,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第一课时至少应关注以下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r感知把握课文内容;要花一定的时间识字学词析句,感受语言,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开展质疑问难,交流读书心得与困惑,明确学习重点难点,为深人学习做好准备。我想,如果每个第一课时我们都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学生的语文基酬就会十分扎实。“绿”肥“红”瘦,应是语文甚第一课时教学追求的境界!
22
《识字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识字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会写“秀、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看,花开了,草绿了,大自然多美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大自然真美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大自然有关的对子歌,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自己出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节,并把圈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师巡视,个别指导。)
2.师:同学们刚才读书那专心的劲儿把老师吸引住了。下面谁能把课文读得又响亮又准确?
(请三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学生读一小节后师生评价:谁能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师纠正读音。提醒易错的字:“蜂、霜”都是后鼻音,“朝、霜”都是翘舌音。)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男女生读,男生读蓝色的字,女生读红色的字。
【设计意图:男女生分工读形式活波,可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三、多种形式识字
师:老师把藏在对子歌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 (一)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1.看大屏幕,开火车读生字(带拼音),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师生共同纠正。 2.小组赛读。 3.全班齐读。
4.开火车读(不带拼音)。 5.全班再读。
(二)借助图片,识字学文。
师:同学们读得又准确又响亮。我们今天认识的生字宝宝很特别,它们还带来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师:(课件出示云的图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云”字)云是由许多小水珠飘在空中形成的。(出示雾的图片)请再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雾”字)真聪明!雾也是由许多小水珠形成的,它飘在山间。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云和雾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都跟小水珠有关。
2.师:它们还有另外两个好朋友。天气很冷时,云和雾就变成了雪和霜(课件出示雪和霜的图片)。谁来说说怎么记这个生字?(指大屏幕)“雾、雪、霜”,这只个生字都是雨字头,都跟小雨点有关,是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对”字,全班齐
23
读两遍。)
3.师:还有一对好朋友,藏在这幅画里,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朝霞、夕阳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
师: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它旁边的云彩就是朝霞;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快要落山的太阳就是夕阳。谁来说说怎么记住生字“朝、霞、夕”?(指“朝霞”“夕阳”)这两个词语都跟太阳有关,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对”字,全班齐读两遍。)
4.师:像这样的好朋友还真不少,我们再来看。(课件出示蝴蝶图片)这是什么?谁来说说怎么记住这个“蝶”字?(课件出示蜜蜂图片)这是什么?谁来说说怎么记住“蜂”字? 5.师:(课件出示花、草的图片)蝴蝶和蜜蜂常常在花草丛中飞舞,它们也是一对好朋友。(课件出示“对”字,全班齐读两遍。)
6.师:春天里,有风有雨,有花有草,还有什么?(课件出示大树图片及树名)大家仔细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四个字都有木字旁)谁来说说怎么记住“李、杨”?(课件出示“对”字,全班齐读两遍。) (三)借助成语识字学文。
师: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宝宝是不是很好玩?另外,还有一些生字宝宝躲在了词语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吧。(课件出示:和风细雨、蓝天碧野、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1.师:谁来读一读?读得真好!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词语。 2.看图画识字,了解词义。 师:(点击词语“和风细雨”,出现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和风细雨”。 师:(点击词语“蓝天碧野”,出现图片,指示“蓝天、碧野”)老师让你们猜个字谜,看谁最聪明: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碧)大家都很厉害! 师:(点击词语“万紫千红”,出现图片)“紫”和“红”都是颜色,(指示紫色和红色)“千”字怎么记?
师:(点击词语“山清水秀”,出现图片)说说怎么记住“秀”。 师:(点击词语“鸟语花香”,出现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齐读两遍。
4师:下面,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老师来变个魔术。看!(课件出示“对”字)一个“对”字,就把这些词语变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四、回归课文,熟读成诵,适度拓展
师: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13个生字宝宝,又学习了课文,同学们读起课文来一定会更流利的,试一试好吗?
1.大屏幕出示课文,全班齐读两遍。 2.师生拍手读课文。 3.同桌拍手读课文。
4.师:大自然真美啊,同学们要更加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学校的一草一木,争取评上班级的“环保之星”,你们会努力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生字后,再回归课文自由读、齐读,这样能使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结合学生喜欢的拍手活动,边拍手边读课文,使学生做到熟读成诵。在学文之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深化了本课的内涵。】
5.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对子歌,老师想出几个对子让大家对一对。试一试,好吗?(牛对马、千对百、山对海、雨打对风吹、绿树对红花、莺歌对燕舞??)
师:同学们对得真好,回去再把老师推荐的《晨读对韵》背得更熟,下节课我们再来对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