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格式要求
2.5 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言(第1章):简要说明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设计目标、设计要求、设计的基本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二)各具体章节:各章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性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
(三)结论(最后1章):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
2.6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课程设计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致谢段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文后著录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应遵循学术道德规范,避免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放在各章节之后。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部位,须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2.7 附录
附录是作为课程设计报告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以下内容可置于附录之内:
(一)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二)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三)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3
(四)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五)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六)关键调查问卷或方案等。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个附录应有标题。
A2?系列;表A1,表A2?系列。每第3章 书写要求
第3章 书写要求
3.1 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
中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宋体简化汉字,英文应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数字用法应该以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3.2 层次标题
(一)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层次以少为宜。
(二)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例如:
第1章 ××××(大标题) 1.1 ××××(一级节标题) 1.1.1 ××××(二级节标题) 1.1.1.1 ××××(三级节标题) 四级节以后的标题和编号的编排原则为:下级标题的显目程度不超过上一级,不重复或混淆。如可采用(1)或(a)等格式。
3.3页眉和页码
(一)页眉:奇数页书写“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课程设计”,偶数页书写“姓名:设计题目”,均采用小5号宋体字。
(二)页脚:页码居中。页码从第1章(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
5
3??)连续编排,除封面和封底外的其它部分(中文摘要、Abstract、目录等)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
3.4 有关图、表、表达式 3.4.1 图
(一)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二)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标识符标出。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中所用一致。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三)图序与图名:图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第3章第2个图的图序为“图3.2”;图名应简明。图序和图名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图的下方。例如:
f d E2 c S2 S2′ D2 P1 D1 S1 a P0 P2 E1 b 中部地区要素量 东部地区要素量 图3.2 非线性构形状态转移过程示意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