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2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先复习加法的运算律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加法的运算律有哪些?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老师出示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的情景,并介绍济南长途汽车总站。 目前已连续多年创下了国内公路客运站售票收入、旅客发送量、发车班次三项全国第一,荣获了“全国百家用户满意服务”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华第一站”。
2.提出问题:在这繁忙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中,蕴含许多数学知识,(出示课本统计表)同学们找出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生共同整理、罗列问题。 三、 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探究乘法结合律
1.出示问题:中巴车五天共运送旅客多少人? ⑴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⑵班级内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题方法: 960×20×5和960×(20×5) ⑶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我先计算每天运送乘客的人数,再算? ? 960×20×5 =19200×5 =96000(人)
② 我先计算每辆车五天运送乘客的人数,再算? ? 960×(20×5) =960×100 =96000(人) 2.全班交流:
⑴重点观察比较960×20×5和960×(20×5)这两个算法及结果,问:你有什么发现?
⑵猜想:像这样的三个数连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都相等吗?这会不会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⑶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 7×8×5=7×(8×5) 90×50×6=90×(50×6)
⑷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观察上面的式子,问:左右两边都有几个因数相乘?左右两边的因数都一样吗?位置呢?有什么不同?结果呢?
引导学生概括: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教师小结: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板书:乘法结合律) 4. 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板书:(a·b)·c=a·(b·c) (二)探究乘法交换律
1. 猜想:加法中有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运算中除了乘法结合律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3. 全班猜测举例验证:是不是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结果都相等呢?
3×2=2×3 6×8=8×6 25×40=40×25 ... ...
5. 学生总结:用一句话表述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6. 做题验证一下我们学习的效果 四、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我们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单运算时,两个数结合凑成整十整百,我们在做乘法时是如何利用运算律进行简单运算的呢1、先看老师提供的两组数据,做题时,按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然后得到什么启示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