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4:54: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班级:化工1001班 姓名:李泽洲 学号:2010011015 同组人:杨政鸿、陈双全

一、摘要

选用牛顿冷却定律作为对流传热实验的测试原理,通过建立水蒸汽—空气传热系统,分别对普通管换热器和强化管换热器进行了对流传热实验研究。确定了在相应条件下冷流体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此实验方法可测出蒸汽冷凝膜系数和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本实验采用由风机、孔板流量计、蒸汽发生器等装置,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用计算机在线采集与控制系统测量了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计算传热膜系数α,并通过作图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取0.4),得到了半经验关联式。实验还通过在内管中加入混合器的办法强化了传热,并重新测定了α、A和m。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原理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 ,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Nu?A?Rem?Prn?Grp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

Nu?A?Rem?Prn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和系数A。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本实

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

lgNu?lgA?mlgRe 0.4Pr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

A?Nu

Pr0.4?Rem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m、n。

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Re?du?? , Pr?Cp?? , Nu??d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根据定性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进而算得Nu准数值。

牛顿冷却定律:

Q???A??tm

式中:

α——传热膜系数,[W/(m2·℃)]; Q——传热量,[W]; A——总传热面积[m22]。

Δ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量 可由下式求得:

Q?W?Cp?t2?t1?/3600???V?Cp?t2?t1?/3600

式中:

W——质量流量,[kg/h];

Cp——流体定压比热,[J/(kg·℃)]; t1、t2——流体进、出口温度[℃];

ρ——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3];

V——流体体积流量,[m33/h]。

空气的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s与孔板流量计压降Δp的关系为

Vs?26.2?p0.54

式中 Δp——孔板流量计压降,kpa;

Vs——空气流量,m3/h。

四、实验装置

本实验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5m。空气进、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铂电阻(Pt100)和热电偶测得。测量空气进出口温度的铂电阻应置于进出管的中心。测得管壁温度用一支铂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

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1.5kw。风机采用XGB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17.50kpa,最大流量100m3/h。

2、采集系统说明 (1)压力传感器

本实验装置采用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 (2)显示仪表

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直接读取,并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

3、流程说明

本实验装置流程如下图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用于消除端效应。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

图1 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

1、风机; 2、孔板流量计; 3、空气流量调节阀; 4、空气入口测温点; 5、空气出口测温点; 6、水蒸气入口壁温; 7、水蒸气出口壁温; 8、不凝气体放空阀; 9、冷凝水回流管; 10、蒸气发生器; 11、补水漏斗; 12、补水阀; 13、排水阀

五、实验操作

1、实验开始前,先弄清配电箱上各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以便正确开启按钮。 2、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2~2/3。 3、打开总电源开关(红色按钮熄灭,绿色按钮亮,以下同)。 4、实验开始时,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并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电源,打开放气阀。 5、将空气流量控制在某一值。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改变空气流量(8~10次),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6、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 注意:

a、实验前,务必使蒸汽发生器液位合适,液位过高,则水会溢入蒸汽套管;过低,则可能烧毁加热器。

b、调节空气流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湍流状态,孔板压差读数不应从0开始,最低不小于0.1kpa。实验中要合理取点,以保证数据点均匀。 c、切记每改变一个流量后,应等到读数稳定后再测取数据。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本实验内管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5m。

(一)直管传热 原始数据

序空气入口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号 t1/℃ t2/℃ 1 2 3 4 5 6 7 8 9 10 39.0 39.6 38.3 33.9 32.3 30.7 29.2 28.1 27.1 26.6 66.3 67.1 67.0 65.8 65.5 65.2 65.1 65.2 65.7 66.2 壁温 T1/℃ 100.5 100.6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壁温 T2/℃ 100.1 100.1 100.3 100.3 100.4 100.4 100.5 100.5 100.5 100.6 孔板压降 △P/kpa 4.34 3.56 2.84 1.85 1.42 1.14 0.88 0.66 0.48 0.31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2580i67t6trx0166c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