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盲道的调查报告
沈家门第一小学 六(9)班科技实践小组 组长:刘潇尹 小组成员:丁一 陈含琳 杨斯淇
调查背景
盲道,是城市人行道上的一条窄窄的淡黄色纹线,是盲人接触外界的通道。它不仅是城市文明标志的体现,更让人感受到社会人文关怀所体现的平等与尊重。为了与周围的景物区分开,提醒正常人不要占用盲道,盲道用中黄色来区分。它还表现在有强烈的凹凸感,这是为了让盲人充分利用脚感来行走。条状突出代表前进,点状突出代表道路状况有变,拐弯或有楼梯。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的今天,盲道的建设及使用也更加引人注目。但是,盲道建设的不合理及占用盲道的消息屡见报端,于是我对盲道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内容:
1、什么是盲道?哪里有盲道? 2、为什么盲道是黄色的、有凹凸感的? 4、盲道的使用率?什么原因造成盲道被占用? 6、你关注过你身边的盲道吗?你走过盲道吗? 二、调查方式:
1、通过随机向行人问卷调查。
2、通过盲人较集中地或行走在盲道上的盲人调查。 三、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小组先调查普陀区主城区主干道上的盲道铺设情况。结果发现:这些盲道基本都被占用了!
盲道本就是给盲人走的路。事实上都变成了停车场,被自行车、小汽
车占用了。还有的被脚手架占了,被饭店排档占了。几乎找不到一条完整的可用来顺利行走的盲道。
盲道在设计也存在着先天不足。不是“断头”了,就是有路障。什么电线杆、消防栓都有。有的盲道甚至还有深坑。这样的盲道,别说盲人不敢走,就是我们走在上面也是小心翼翼的。
在调查过程中,路人多数不在意我们的调查。而占用盲店的店家、饭店更是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调查小组通过口头询问路人(含盲人)了解其对盲道相关知识的了解,现将结果汇总如下(调查人数:40(含盲人8)):
⑴知道盲道者 29人(含盲人5人) ⑵了解盲道相关知识者 8人(含盲人1人) ⑶使用盲道的盲人 1人 ⑷评价盲道的价值
A.比较有用 4人
B.有用 7人(含盲人2人) C.无所谓 27人(含盲人5人) D. 完全没用 2人 ⑸毁坏或占用过盲道者 4人 四、调查总结:
这是盲人的通道,黑暗中的他们要靠盲道来指路。请勿占用盲道!我们可以管理好高速公路,可以管理好跨海大桥,为什么就不能管理好小小的盲道,做到真正地为盲人着想?盲道在出入口、十字路口和大型建筑
内部等处的建设的不完善是盲人不能有效利用盲道的主要原因。建设者应该充分考虑,适当引进先进的辅助设施完善盲道的建设,而不是一味的盲从。设计者也应从国内外盲道建设的先进城市吸取相近的设计理念,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如冬天积雪的及时消除,冬日厚鞋底对使用道路的不方便等。除了管理上的能力,还要大力宣传,让
广大市民自觉做到不占用盲道,真正为盲人指出一条可行走的路。我认为,
归根结底,如果我们在设计、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他人的使用权平等、尊重的对待,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这更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加强。助残事业永无止境,平等关爱、相互尊重,盲道虽窄,尽显社会无限温情。只有将助残事业大力宣传,提高社会认知,才能赢来残疾人的光明大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