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3:45: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5)学生解答完“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呈现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

问题,如“爸爸付出 100 元,应找回多少钱?”“买1 张成人票, 3 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解答教材上的问题: “买 3 张成人票,付 100 元,应找回多少钱?”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两点:第 一,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几步计算解决的,只要能作出合理解释的,都应给予鼓励;第二,对于两步以上解答的,可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在此过程中巩固上面总结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5)“做一做”第2 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第一问,再组织提问题练习,如果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教师也应肯定。

4. 练习一中一些习题处理方法。

第 1 题,是同级运算的练习。通过口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没有括号的乘除混算与加减混算顺序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练习时,可以直接将结 果填在书上,再组织订正。

第 2 题,是例 1 的巩固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弄清“便宜”与“贵”

的含义后,独立进行解答。

第 3 题,是例 2 的巩固练习。解决问题的信息比较隐蔽:六边形有 6 条边隐

含在图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需要先算出,正方形有 4 条边需要学生明确。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以提高学生寻找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订正时,要注意学生所列的综合算式是否正确。

第 4 题,用统计表给出某路口 1 小时通过的三种汽车数。让学生先估算

再笔算这个路口 1 小时一共通过的汽车辆数,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估

算的结果可能不同,只要合理都要鼓励。

第 5 题,是有两级运算的练习,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要提醒学生脱式计算时能口算的尽量口算。

第 6、7 题,是例 3 的巩固练习。在审题的基础上, 先独立完成, 再交流。

第 6 题是两问,后问是求两积之差。第 7 题是求两商之差,且路程 160 千米被用了两次,练习后要引导学生比较,感受到它们都是应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三

者关系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 9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这一

条件的,然后独立解答。为使一题多用,教师也可以提出:如果条件不变,你还

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还可以加一个条件,提出:“养鹅的只数与鸡同样多”其他条件不变,问题改成“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和鹅多少只?”怎样解答?

第 10* 题,解题思路有:①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②先求上、下两层现在各有多少本,再求原来两层各有多少本。 5.例 4。

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注意:要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题步数上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解读“每 30 位游人需要派一位保洁员”时,需要明白两点:一是游人数与保洁员人数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派出的保洁员

越多;二是上午与下午派保洁员的标准一样, 都是按每 30 位游人派一位保洁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 教师可以问: 60 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 位游人呢?有多少游人要派 5 位保洁员呢?学生回答后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 想的?根据什么?通过以上的解读活动,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做好铺垫。

(2)让学生尝试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要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先要求什么?再要求什么???的思路去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教师要巡视是否出现不同的解法。

(3)注重交流解题思路。当学生尝试解答后,要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出第二种方法,教师要给予适当启发: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位?每多派一位保洁员,就得多多少位游人?怎样求出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逐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时,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先算括号里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4)要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题步数上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

(5)例 4 后的“做一做”是一道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由于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 100-54-6 ,100- (54+6 ),要让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6.例 5。

( 1)、首先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 5 时,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 动。例 5 中的两小题出示后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

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把计算过程填写在书上,然后互相核对结果。第二步,

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交流的问题是:例 5 中的两小题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两题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第三步, 引导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如例 5 中的第( 1)题可以这 样说,首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

在学生明确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整理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总结

(2)例 5 后面的“做一做”,第1 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然后计算。其中,第( 2)小题学生练习后,教师可指出:算式里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第 2 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7.例 6。

(1)教学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 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并派一人记录,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有针对性分加、减、

乘、除法板书出实例,再引导学生分类概括出结语。学生总结出的话可能没有

书上那样精练,但只要意思相似,教师都应鼓励,并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小朋友

是怎样说的。如果学生以结语的形式表达有关 0 的运算,可让他再举例说明。

总之,教学时教师只能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不要包办代替。

( 2)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个难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比

如让学生举出除数是 0 的除法的例子, 5÷0=□0÷0=□,问:如果用 0 作除数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分析: ①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 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 5,一个因数是 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 0 和几相乘得 5 呢?因为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所以 5÷0 不可能得到商。② 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

是 0,一个因数是 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 0 和几相乘得 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这时指出 0÷0 得不到一个确定的 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 0 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3)例 6 后面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明确题意后分小组活动,把和为 340 的算式记下来,便于交流和评价。

8. 练习二中一些习题处理方法

第 1 题,先口算,再竖着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

性。

第 2 题,是含有小括号的两三步计算的式题,让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运算顺 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第 3 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小括号里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

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第 4 题,学生做完后,可以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小题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乱”,只要说对的都要鼓励,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成:上下三题中参加运算的数、运算符号以及排列顺序都相同,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改变了运算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不同,所以在计算混合式题之前,要审题,

根据运算顺序来确定怎样算,然后再计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 5 题,是以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数据信息,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与笔算结果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 6 题,在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第 7 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的实际问题,审题后可让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为今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些孕伏。

第 8 题,是一道填表练习,让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考过程—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体会两个

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

第 9 题,通过“凑24”游戏,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4 张牌上的点数代表 4 个数,要求经过适当的四则运算使这四个数变成 24 。练习时首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对少数学困生要进行辅导,当多数学生写出三四个

不同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 8×3、4×6、 12×2 等基本算式。

第 10 题,以选择一日游购票方案为题材,给出了多个信息,启发学生利

用生活经验理解问题情节,通过计算与比较获得合理的购票方案。练习时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想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 意识。

第 11 题,是运用加减、乘除之间关系进行推理的练习题。练习时,先要

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最后组织全班交流思

考过程及依据,并归纳出

第 12 、13 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

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第 12 题,有两问且不互相联系,避免一问结果是解决二问

的条件的干扰,教育学生审题的重要性。第 13 题,是“倍”的含义在生活中的应 用,引导学生着重弄清有关“倍”的不同应用,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第 14*题,实际上是把三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三步算式。 练习时先引导

学生明白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 代换方法进行思考,这种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为今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思考题,是一道逆推的问题。密码是个四位数,百位和个位上数字一样,

千位和十位数字一样,启发学生用逆推的方法确定○与□各是多少。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逆向推理能力。八、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

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2up1vfwi6ksx797jw59jajr88l5800ws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