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测量练习试卷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几何
形状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学科。
2. 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
测量工作的学科。
3. 水准面:假定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把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内部
的包围整个地球的连续曲面。
4. 大地水准面:由于海水时高时低,故水准面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水
面重合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面准面。
5.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个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或海拔),用H表示。
6. 相对高程:地面上的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7. 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叫高差,用h表示。 8.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距离、角度和高差。 9.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测量后碎步测量”以及
“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10. 水准仪DS3:D和S分别为“大地测量”和“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的第一
个字母;数字表示仪器的精度指标,即每千米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毫米数。
11. 水准测量原理:借助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读取树立在两点上
水准尺的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所以,水准测量的实质就是测量高差。
12. 附合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点出发BMA出发,沿待测高程的1,2,3点进
行水准测量,最后再连测到到另一已知高程点BMB上,这种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13.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BMA出发,沿着环形线路测定1,2,3,等
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水准点BMA上,这种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14. 支水准路线:由已知水准点BMA开始,沿路线测定1,2,3点的高程后,
既没有回到起始水准点,也没有附合到其他已知水准点上,这种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
15. 水平角:地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所夹的角度称为水
平角,用β表示,其角值为0o—360o。
16.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某一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
角,用θ表示,其角值为0o—±90o。
17. 光学经纬仪DJ6:其中的“D”和“J”分别为”大地测量“和”经纬仪“的
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其后的数字表示仪器的精度,即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的秒数。
二.简答题
18. 水准仪的使用:
①安置仪器:打开三角架,安置脚架使其高度适当,目估架头大致水平,并稳定地架设在地面上。从仪器箱中取出水准仪放于架头上,用中
心连接螺旋将其与三脚架连接起来。
②粗略整平: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在粗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是一致的,用双手操作两个脚螺旋时,应同时向内或向外旋转可加快气泡的移动速度。
③瞄准水准尺:a.目镜调焦: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b.粗略瞄准:利用照门和准星连线,瞄准水准尺,拧
紧制动螺旋。
c.物镜调焦: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水准尺成像清
晰。
d.精确瞄准: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纵丝贴近
水准尺的边缘或中央。
e.消除视差
④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精确居中 ⑤读数
19. 水准测量中的注意事项:水准测量工作并不复杂,其连续性很强,稍
有疏忽就容易出错。因此,需要观测者、立尺者还是记录者,都必须十分认真、密切配合,以保证观测质量。
① 安置三脚架时,架头应大致保持水平;
② 将水准仪放置在脚架上时,注意将其中两个脚螺旋平行于靠
近自己的一侧;
③ 每次读数前,管水准气泡一定要严格居中,在精平与读数的
前后,手不要按在脚架上;读数后要检查精平,如有明显变化,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④ 在待测点和已知高程点上不能放置尺垫;
⑤ 所有计算必须进行检核,未经检核的计算结果,不能使用。
20. 经纬仪的基本操作:
① 对中: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并目估对中,转动光学对中器目镜螺旋,使地面测站点的影像清晰;转动脚螺旋,使测站点的影像位于对中器的圆圈中心;
伸缩三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再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精确居中,检查测站点是否位于圆圈的中心,若相差很小,可稍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其精确对中。
② 整平:先使管水准器大致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根据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相一致原则,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将仪器旋转90o,旋转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③ 瞄准:转动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通过照门和准星粗略对准目标,拧紧水平及望远镜制动螺旋;
调整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并消除视差;
转动水平微动螺旋和望远镜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精确对准目
标;
④ 读数:分清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分别进行读数。
21. 经纬仪使用注意事项:
① 领取仪器时,应检查仪器箱的背带、提手是否牢固;脚架能否正常收缩,固定螺旋能否固紧等;
② 架设脚架的跨度要适中,固定螺旋要拧紧,但亦不可拧得太紧; ③ 从箱中取出仪器前,要看清仪器在箱内的安放位置,避免用后装箱困难;
④ 连接仪器时,应一手握住仪器支架,另一首旋紧仪器与脚架间的连接螺旋;
⑤ 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后再平稳转动,转动各种螺旋时,用力要均匀,微动螺旋和脚螺旋都不要旋至极端; ⑥ 短距离迁站时,可先将脚架收拢,并将仪器各部的制动螺旋稍微拧紧,然后一手抱脚架,另一手扶住仪器,保持仪器近于直立状态搬迁,严禁将仪器横抗在肩上迁移;
⑦ 防止烈日暴晒或雨淋;野外使用仪器时,必须有人看护仪器;
⑧ 仪器入箱时,应轻轻试盖一下箱盖能否正常合上,不能正常合上时切不可强压箱盖,应重新调整放置位置,接着把制动螺旋略微拧紧后,将仪器箱关上、扣紧、锁好。另外,仪器箱上严禁坐人。
三.计算题
22. 将图1中的数据(单位:m)填入水准测量手簿中,求出各待测点的1、
2、3、4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已知A点的高程为56.808m。
测站 Ⅰ 点号 BMA 普通水准测量手簿 水准尺读数/m 高差/m + 后视 前视 — 2.214 高程/m 56.808 备注 高程已知 1 1 Ⅱ 2 2 Ⅲ 3 3 Ⅳ 4 检核计算 1.088 2.012 1.766 1.602 2.108 1.776 1.968 ∑a= ∑b= ∑a—∑b= ∑h= H终—H始 计算无误 解:h1=a1-b1=(2.214-1.088)m=1.126m
H1=HA+h1=(56.808+1.126)m=57.934m h2=a2-b2=(2.012-1.766)m=0.246m H2=H1+h2=(57.934+0.336)m=58.180m h3=a3-b3=(1.602-2.108)m=-0.506m
H3=H2+h3=〔58.180+(-0.506)m=57.674m h4=a4-b4=(1.776-1.968)m=-0.192m
H4=H3+h4=〔57.674+(-0.192)m=57.482m 检核:
∑a-∑b=(2.214+2.012+1.602+1.776)m-(1.088+1.766+2.108+1.968)m=0.674m ∑h=h1+h2+h3+h4=〔1.126+0.246+(-0.506)+(-0.192)m=0.674m H终-H始=H4-HA=(57.482-56.808)m=0.674m ∑a-∑b=∑h= H终-H始 计算正确无误
普通水准测量手簿 测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m 高差/m 高程/m 备注 + 后视 前视 — 高程已知 BMA 2.214 1.126 56.808 Ⅰ 1 1.088 57.934 1 2.012 0.246 Ⅱ 2 1.766 58.180 2 1.602 0.506 Ⅲ 3 2.108 57.674 3 1.776 0.192 Ⅳ 4 1.968 57.482 计算无检核计算 ∑a=7.604 ∑b=6.930 1.372 0.698 H终—H误 始∑a—∑b=+0.674m ∑h=+0.674m =+0.674m 23. 图为一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成果,试评定其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
要求,即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并推算出各待测点的高程。已知A点高程为67.326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