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8:26: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 “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 的连接。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 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 教育结构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 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

样,没有考试制度。 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 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 大纲规定 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 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氛围严肃。 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 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 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 生活管理不带强

制性。 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 作息制度非常严格, 每天上课时间较长, 纪律及行 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

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 小 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 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 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 时间长,涉及面广。 师幼关系融洽和谐。 幼儿

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 个别接触少, 涉及面 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 以发展幼儿的观察、 比较、概括、

想象、 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 媒介的学科知识, 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 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 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 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 学习兴趣降低, 不会和谐交往, 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

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

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 做数学题, 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 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 背诵课文。 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 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

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凌英

--

--

的乐趣。 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这不仅影 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

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 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 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 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

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 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作, 无

论是在教学要求、内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

容、 很 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 双向准备

性。 化, 才 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 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 整个幼儿教育时期

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而在大班, 是要侧重做好儿童 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

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

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 训

3 、 4 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

力、 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

交往能力、 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

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 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

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 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 延长课时, 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 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

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 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 突然失去 幼儿的特点。 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促进其健康成长, 幼儿园要创设适 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 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怕困难的

力,

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 、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 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 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

--

--

(2)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 身体、 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习, 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

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

--

--

会适应性能力, 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幼小衔接 应是全面的衔接。 (3) 、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 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 蹴而就的, 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 水平的教育目标, 划

整个幼儿教育时期, 都

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 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 要 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在学前的最后一年, 侧重做好儿 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 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 熟悉田字格、 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如县城和农村 ),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

同 (有的只 同

),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

和 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

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 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 以点带面, 推动衔接工 作的全面发展。 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 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 适应能力入手, 解决衔接问题。 在课程设置、 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

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 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 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减少 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 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 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

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 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 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 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针对当前 “幼小衔接 ”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前班进行了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 ”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 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 如开展每周一评有 “小能手 ”“我最棒 ”“我会干 ”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 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 对别人、 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 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 培养了合作精神, 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 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 入小学后, 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 因此, 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 让幼儿会听, 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 在一日的教学活

--

--

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 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方法和形式让

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 在活动中采取多种

幼儿 “说 ”,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

--

(三) 鼓励幼儿克服困难, 独立完成任务。 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 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 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 种主要方式,因此, 在活动中, 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 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 培养幼 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 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 在教育中促进发展, 在发展中求适应。 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幼儿园应注重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 视的问题

“幼儿衔接 ”中我们应重 “家 ”“园”密切配合与共同

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

专业文档 考试资料学习资料 教育试题 方案设计

专业资料可修改可编辑 范文范例 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范文

--

搜索更多关于: 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的文档
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4bm87fu23bj0w6iip07zlrl1bk8m0132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