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三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学案 第2单元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 【本节重点】 【本节难点】 【教学方法】 【基础梳理】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多数科学家认为___ __ __是遗传物质,是因为认识到____ ____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涵遗传信息。
2.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DNA是有许多_____ ____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_____ ___、__ __、 ,不同点在于__ 。 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研方法及经典实验
1.科学家们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一般方法是:设法将 和 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艾弗里 S型:菌落表面 , 多糖类的荚膜, 毒性。 (1)肺炎双球菌 R型:菌落表面 , 多糖类的荚膜, 毒性。 (2)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
①R型活细菌 注射 小鼠→_____ ②S型活细菌 注射 小鼠→_____ ③加热杀死S型菌 注射 小鼠→_____ ④R型活菌+加热杀死S型菌 注射 小鼠→_____
实验现象分析和初步结论:无毒的R型细菌与死的S型菌混合注射后,在小鼠体内转化成了有毒性的S型细菌,并可以遗传。说明在第④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 ”。 (3)艾弗里的实验过程:
① R型菌﹢S型活菌的DNA ② R型菌﹢S型活菌的蛋白质 ③ R型菌﹢S型活菌的荚膜多糖 ④ R型菌﹢S型活菌的DNA、DNA酶 结论:_ ____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蔡斯
(1)噬菌体:专门寄生于细菌体内的一种 。 (2)噬菌体模式图:
(3)方法: 用35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 ,用32
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 ;分别将它们去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对被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
(思考:用15N、14C和18
O中的任意两种同位素标记可行吗?)
(4)过程
①被35
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离心
②被32
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离心
注:搅拌的目的是_____ __; 离心的目的是_____ ___。 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 _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外,只有噬菌体的____ __进入细菌体内。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___ __,而不是__ ___。因此,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__ ___。
补充: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三、生物的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的分布和种类:
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 __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 ②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 _(如: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③近年发现的某些特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2.结论:
①____ _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 或__ ___ ③一般来说,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四、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生物的性状遗传受__ _ __内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DNA)控制的遗传现象,叫细胞核遗传;受__ ___内遗传物质( 和 中的DNA)控制的遗传现象,叫做细胞质遗传。一般来说,生物的遗传是____ _________共同的结果。 【课后反思】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