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同步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与排泄无关的器官或系统是( ) A.泌尿系统
B.小肠
C.呼吸系统
D.皮肤
2.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
B.正常人的原尿中检测不到葡萄糖 C.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在肾小管中浓度高 D.若肾小球发生病变,有可能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
3.体检中心对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时,得到甲、乙两种成分的数据(见下表),甲、乙分别是( )
甲 乙
血浆(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0.03 0.1
0.03 0.1
1.8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B.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C.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D.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 A.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汗腺排出汗液
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对于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人原尿含有葡萄糖,但是它会被重吸收
B.入球小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 C.尿液的形成连续的,健康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D.剧烈运动时,尿液减少,汗液分泌增多,通过汗腺也能排出部分尿素 6.人体内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组成 B.血液经肾小球的滤过,即可形成尿液 C.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D.尿液中有大量蛋白质可能肾小管病变
7.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如图为正常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存在a、b、c三种形态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个血管球,里面不含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B.血液中的所有物质进入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全部的葡萄糖
D.据图中三种细胞形态推测,b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8.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在经过肾脏排出体外时,不可能经过的结构是( ) A.入球小动脉 C.肾小球
B.肾小管
D.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9.关于人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产生的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 C.产生尿素由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
D.排出的废物可以进入环境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10.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下列有关皮肤的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还含有一些附属物
B.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保护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C.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的侵入以及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 D.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11.血液流经肾脏后,对其成分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增加 C.二氧化碳减少
B.葡萄糖增加 D.尿素减少
12.有关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都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一定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 D.若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一定是因为肾小管病变 13.原尿与血浆相比,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膀胱的储存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输尿管的输送作用
14.血液流经下列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15.正常人每两次排尿之间总有较长的时间间隔,与其相关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6.肾脏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是因为( ) A.皮质在外周 C.髓质在内侧
B.皮质中毛细血管丰富 D.髓质中毛细血管丰富
17.在做皮肤移植时,移植的皮肤至少应带有( ) A.表皮的角质层 C.真皮的结缔组织
B.表皮的生发层
D.真皮下的皮下组织
18.有关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则因为它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 D.若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一定是因为肾小管病变 19.人体通过出汗的形式排出的代谢产物有( ) A.仅无机盐 B.仅水和尿素
C.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 D.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和少量尿素 20.以下不具有排出人体内废物功能的结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