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识血小板
(1)同学们在显微镜下有没有看到血小板?
(2)[讲解]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血小板数量偏低,容易出现受伤不容易止血的现象。因为血小板可以聚集在伤口处,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所以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3)[联系实际] 介绍有关血友病以及血栓的形成和预防
介绍“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 那么是否血小板越多越好吗?太少可以吗? 三、课堂练习
完成63页的练习。学生思考,指名交流,教师补充讲解。 四、布置作业 1. 课课练
2. 师: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血液的认识不断深入,例如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等,这
方面同学们应当关注。阅读“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血液的认识。
(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浆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丰富的 血液 血红蛋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等。
血细胞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学习目标:
1、 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 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四、教学准备:血管的课件。 五、课时准备: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体内的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
2、血液在人体内靠什么来运输?板书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 3、课件出示:人体全身血管图。 (二)探究新知
1、思考:
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还有把脉的时候在什么部位?
(化验取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也有在耳垂上取血化验,;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中医诊脉时不是把手指放在“青筋”这样的血管,而是放在手腕处(示意位置),这里用肉眼看并没有清晰的血管;输液或抽血时用橡皮筋扎紧针刺部位上方,管内有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等等。) 这些都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关系。 2、认识人体内的血管种类及特点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66—67页的内容。
(2)课件出示:思考:①血管有哪些种类?(答: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
②三种血管这间有什么关系?
③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各是什么?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并课件出示。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特点:①分布较深,②管壁厚、弹性大 ③管内血流速度快。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特点:①分布较浅,通常看到的“青筋”就是静脉。②管壁薄、弹性小。③管内血流速度慢。④不能搏动⑤有静脉瓣(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的血管。特点:①分布广泛。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管内直径仅有8—10微米,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④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特点可以再加一点:面广——毛细血管在身体内分布广泛,除指甲、毛发等处外,毛细血管几乎无处不在。
(4)、观察比较三种血管。课件出示,学生观察理解。(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一些粗大的动脉血管一般在身体比较深的位置,分布较浅的多是静脉。)
3、课件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学生观察理解:毛细血管周围就是人体组织细胞,这样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液里运输着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
4、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学生自己阅读64—65页的实验,教师引导理解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平放培养皿;低倍显微镜观察;找管径最小的血管观察血液流动;观察血液流向。 (2)课件出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 (三)、课堂练习
1、完成67页的练习第1题。学生思考,指名说说想法,教师引导制表填写。(课件出示) 2、完成67页练习第2题。学生思考后指名交流想法,再补充讲解。 (四)、课堂总结:回顾三种血管的特点。(课件展示) 八、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相关练习。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
三种类型血管以及与心脏的通连关系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
5、了解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二、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心脏解剖课件图,心脏的相关知识资料。 五、课时准备:2课时 六、课型:新课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很好,是心脏,那么你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那么你想知道吗?好!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二)探究新知 心脏的内部结构
1、认识心脏的位置及现状。(出示人体上身结构模型图。)学生观察认识。 位置: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形态大小:形如桃,大小如本人拳头。
2、慧眼识图:学生结合课本第68页的心脏解剖图认识心脏的各结构名称 (同桌之间可相互指认)。教师结合课件图补充介绍心脏结构及名称。
3、结合68页的“心脏解剖图”和69页的“心脏工作示意图”阅读相关内容 (三)、理解运用
1、讨论思考68页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