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L2??????TP??L2?PC2C211C212??2?2??????2L1LC1C2?112?? (2.22)
利用式(2.13)~(2.16)和式(2.20),(2.21),通过下式
L?K1?K2?P1?P2 (2.23)
可求出拉格朗日算子L,把它代入式(2.10)的拉格朗日运动方程式,整理后得到
???c?,???g?????M????式中
?? (2.24)
??MM1112??c1?M??????c?,??????c2???M21M22? , (2.25)
??22M11?m1L2?I?mL?L?C1C121C2?2L1LC2C2??IC2 (2.26)
M12?m2?L2C2?L1LC2C2??IC2 (2.27)
M12?M21 (2.28)
M22?m2L2C2?IC2 (2.29)
?2?2????c1??m2L1LC2S2?212?? (2.30)
?2c2?m2L1LC2S2?1 (2.31)
g1?m1gLC1C1?m2g?LC11?LC2C12? (2.32)
g2?m2gLC2C12 (2.33)
10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M????是惯性力;
?c?,???是离心力;g???表示加在机械手上的重力
项,g是重力加速度常数。
11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 机器人的控制
3.1 概述
3.1.1 机器人控制特点
机器人的结构是一个空间开链机构,其各个关节的运动是独立的,为了实现末端点的运动轨迹,需要多关节的运动协调。因此,其控制系统与普通的控制系统相比要复杂得多,具体如下:
(1)机器人的控制与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密切相关。机器人手足的状态可以在各种坐标下进行描述,应当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考坐标系,并作适当的坐标变换。
(2)自由度数是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关节数目,每个自由度一般包括一个私服机构,,它们必须协调起来,组织一个多变量控制系统。
(3)把多个独立的伺服系统有机地协调起来,使其按照人的意识行动,甚至赋予机器人一定的智能,这个任务智能由计算机来完成。
(4)描述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随着状态的不同和外力的变化,其参数也在变化,各变量之间还存在耦合。因此,仅仅使用位置闭环是不够的,还要利用速度甚至加速度的闭环。
总而言之,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密切相关的、有耦合的、非线性的多变量控制系统。由于它的特殊性,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都不能照搬使用。然而到目前为止,机器人控制理论还是不完整、不系统的。
3.1.2 机器人的控制方式
1.点位式
很多机器人要求能准确地控制末端执行器的工作位置,而路径却无关紧要。例如在印刷电路板上安插元件、点焊、装配等工作,都属于点位式工作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要达到2~3μm的定位精
12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度也是相当困难的。
2.轨迹式
在弧焊、喷漆、切割等工作中,要求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按照示教的轨迹和速度运动。如果偏离预定的轨迹和速度,就会使产品报废。其控制方式类似于控制原理中的跟踪系统,可称之为轨迹伺服控制。
3.力(力矩)控制方式
这种方式的控制原理与位置伺服控制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输入量和反馈量不是位置信号,而是力(力矩)信号,因此系统中必须有力(力矩)传感器。有时也利用接近、滑动等传感器功能进行自适应式控制。
4.智能控制方式
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是通过传感器获得周围环境的知识,并根据自身内部的知识库作出相应的决策。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使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及自学能力。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有赖于近年人工神经网络、基因算法、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
3.2 PD 控制
3.2.1 PID控制的基本形式
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下在反馈控制中常用的PID控制。在PID控制的名称中:P表示eruptional(比例),I表示integral(积分),D表示derivative(微分),这意味着可利用偏差,偏差积分值,偏差的微分值来控制。如果用e=(x-y)表示偏差,则PID控制变为
? (3.1)u(t)?KPe?KI?t0e(?)d??KDe
或者
?1u(t)?KP?e??TI?t0??? (3.2)e(?)d??KDe ?式中,KP称为比例增益,KI时间增益,KD称为微分增益。它们是影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