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长兴岛海域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6:20: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长兴岛海域情况调查报告

长兴岛位于中国辽东半岛中西部,大连瓦房店市西侧,四面环渤海,仅一桥与陆地相连。全岛面积252.5平方公里,为长江以北第一大岛,人口5万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先导区,主要以港口业、船舶及配套产业和钢材加工业为主。该工业区邻近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工业区的发展可能影响到斑海豹的觅食、栖息、繁殖和洄游等各方面。因此,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必要的生态补偿方案,以确保斑海豹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

一、长兴岛海域情况 (一)、污染现状

长兴岛邻近海域海水水质良好,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分布较为均匀。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石油类,部分海域溶解氧偏低。入海排污口排放的主要超标污染物包括悬浮物、磷酸盐、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海面漂浮垃圾为木质品类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平均个数为11.43个/平方千米,其中木制品占多数。在表层水体中,小块垃圾及中块垃圾碎片主要为木制品类、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橡胶类、纸类、塑料类和织物(布)类,平均个数为2.971

个/百平方米,总密度为6.41克/百平方米。其中个数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木制品,占31.8%,平均个数为0.95个/百平方米,重量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木制品类,占48.9%,重量密度为3.14克/百平方米。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类、纸类、玻璃类、金属类、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橡胶类、木制品类、织物(布)类,平均个数为4.29个/百平方米,总密度为80.41克/百平方米。其中个数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木制品类和纸类并列,占21.1%,平均个数为0.90个/百平方米,重量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塑料类,占30.7%,重量密度为24.71克/百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分析

1 / 5

长兴岛海水养殖业发达,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渔民使用农药清涂影响了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饵料的投入,其剩余物和生物排泄物增加了长兴岛的营养度。

长兴岛内多数工厂边设臵简易垃圾场,其中包括各种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经风吹日晒雨淋和内部发酵,产生成分复杂的二次污水。由于没有完善设施,使得消化后的渗出液流入海域,影响渔民养殖,污染水质。

港口作业对长兴岛环境的影响,主要由来港船舶排放含油机舱废水和装卸作业排放的石油类污染物引起。

长兴岛造船业含油废水、压舱水、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以 2

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乱排放,也对海域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海域污染的危害

海洋环境的污染给我国沿海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岸海洋生物污染损害日趋显著,赤潮等环境污染损害事件频发,海洋生物破坏加剧。50年来,围海造地、开垦滩涂总面积超过70万公顷,滨海湿地丧失近50%,红树林丧失70%左右,近岸珊瑚礁80%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我们人类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我们人类则是间接的受害者。海洋中大多数有害物质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在生物体内累计、残留,并通过鱼、贝类对人体产生危害。海洋环境的污染使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经济贝类的卫生状况欠佳,使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近海海域受到污染直接影响海滨地区的旅游事业和经济效益,目前的海水水质已不能满足水产养殖、海水浴场、海上运动娱乐及滨海旅游区,海港和海洋开发作业区的水质要求使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盐是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但过量排入将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富氧化可分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富氧化和人为原因形成的富氧化。自然富氧化需要较长的历

2 / 5

史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这种变化,这样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大。人为富氧化是一个突变形过程,使生态环境得不到补偿

3

平衡,造成极大的环境影响或破坏。甚至引发赤潮,危害生物平衡、破坏生物资源、损害渔业生产、影响人体健康。

海洋污染使大约5%的贝类粪大肠菌群含量较高,使人们不敢吃海鲜,使人体内的营养成分缺少,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海水的污染很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物、细菌等威胁着人类。由以上的举实例可以看出海洋的污染给我们人类造成不可以小看的危害,让我们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除此之外,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海洋无偿索取的观念,认为海洋是一种取之无穷,用之不渴的资源,海纳百川使海洋已成了藏污纳垢的终极场所。与海洋污染加剧趋势所不同的是,人们对海洋的管理跟不上,开发有余,保护不足。各管理保护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事常常发生,甚至有的部门为一已之利,争相开发,盲目开发,没有一个管理体制。

三加强长兴岛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保护的建议和对策(一)完善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根据我省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和省情,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例如,就如何加强沿海城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质的智力和管理;如何做好海域使用申请审批工作;如何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建立海洋环境污染预警预报机制;如何禁止乱填海、乱倾废;4

如何保护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如何解决涉海部门的职责交叉矛盾等,都要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应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海洋环境规划的实施为前提,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制度和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对老污染源实行综合治理,分期分批纳

3 / 5

人限期治理计划,使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项目及沿海工业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从项目的选址、布局、环评、“三同时”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并坚持把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同时,要强化海洋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其“三废”治理技术、排海工程技术以及施工、竣工验收的审查审批,并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法可依,审批有章可循。

(二)实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和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海洋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工作计划,按相应的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实施管理。沿海各级政府要加强本辖区的海洋环境保

5

护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行政区域保护管理权限,落实责任,负责本辖区的海洋环境质量,把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地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把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真正做到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各有关部门通力台作,齐抓共管,防止无计划开发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逐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三)综合整治陆地污染源,控制污染物入海量陆地污染源是造成我省近岸海域污染损害的最重要原因。治理陆地污染源要以点为主,点面结合,实行点上治理,面上控制的措施。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形式进行治理,通过排污总量和排放浓度两种控制方式,减少陆源污染物的人海量,减轻海域污染。同时要采取坚决的措施,关闭未经省级海洋部门和环保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污染物直接排海或排入主要入海河流的企业,为今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基础,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依据。为此,应巩固和完善现有网站的监测能力建设,继续做好海洋环境质量

4 / 5

现状和趋势监测、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监测、

6

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海洋污染事故应急、赤潮频发区等监测。在严重污染海域、灾害频发区、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增设测站。建立海上自动监测网.在主要入海河流、主要港湾、重点海域设立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随时监控沿海地区主要流域、港湾、近海水质的发展状况,形成完整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及时通报海洋污染状况,为海洋资源开发决策和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和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海洋综合调查和海洋环境科学研究

海洋综合调查、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是实现海洋环境保护有效实施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我省海洋调查、海洋科学研究的人才优势,加快推进海洋综合调查和海洋环保科学研究。针对海洋资源状况,海洋生态环境发展规律,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等方面设立课题,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研究。另外,要加强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们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经验。

(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强化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的指导思想。利用电视、广播等传媒,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海洋环保法规、防灾减灾和海洋科学知识的

7

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海洋环保意识。 8

5 / 5

搜索更多关于: 长兴岛海域情况调查报告 的文档
长兴岛海域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jis9kuys7b3ef97wu606i7k4ff8500ze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