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说明书
流程时,结合本设计的内容,指出了参数设置的方法和意义。抢答正常流程与违例流程的实现,以及如何进行抢答控制。同时也说明了抢答器的优点和AT89C51的功能及简介。
第 12 页 共 41 页
计说明书
3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3.1 硬件电路的设计
本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5],这两者相互结合,不可分离;从时间上看,硬件设计的绝大部分工作量是在最初阶段,到后期往往还要做一些修改。只要技术准备充分,硬件设计的大返工是比较少的,软件设计的任务贯彻始终,到中后期基本上都是软件设计任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功能很强的芯片不断出现,使硬件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硬件设计的工作量在整个项目中的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为使硬件电路设计尽可能合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能采用功能强的芯片,以简化电路,功能强的芯片可以代替若干普通芯片,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新型芯片的的价格不断下降,并不一定比若干普通芯片价格的总和高。
2.设计余地。在设计硬件电路时,要考虑到将来修改扩展的方便。因为很少有一锤定音的电路设计,如果现在不留余地,将来可能要为一点小小的修改或扩展而被迫进行全面返工。
3.空间,选用片内程序空间足够大的单片机,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 4.RAM空间,AT89C51内部RAM不多,当要增强软件数据处理功能时,往往觉得不足。如果系统配置了外部RAM,则建议多留一些空间。如选用8155作I/O接口,就可以增强256字节RAM。如果有大批数据需要处理,则应配置足够的RAM,如6264,62256等。随着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往往只要改变或增加软件中的数据处理算法,就可以使系统功能提高很多,而系统的硬件不必做任何更换就使系统升级换代。只要在硬件电路设计初期考虑到这一点,就应该为系统将来升级留足够的RAM空间,哪怕多设计一个RAM的插座,暂不插芯片也好。
5.I/O端口:在样机研制出来后进行现场试用时,往往会发现一些被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靠单纯的软件措施来解决的。如有些新的信号需要采集,就必须增加输入检测端;有些物理量需要控制,就必须增加输出端。如果在硬件电路设计就预留出一些I/O端口,虽然当时空着没用,那么用的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第 13 页 共 41 页
计说明书
3.2 总体原理图
图3.1系统原理图
第 14 页 共 41 页
计说明书
P3.0为开始抢答,P3.1为停止,p1.0-p1.7为八路抢答输入。数码管段选P0口,蜂鸣器输出为P3.6口。P3.2抢答时间调整,P3.3回答时间调整,P3.4为时间加1调整,P3.5为时间减1调整。 3.3 时钟频率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必须在时钟的驱动下才能工作.在单片机内部有一个时钟振荡电路,只需要外接一个振荡源就能产生一定的时钟信号送到单片机内部的各个单元,决定单片机的工作速度。
图3.2外部振荡源电路
一般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外部中断和内部中断并存,单片机有硬件复位端,只要输入持续4个机器周期的 高电平即可实现复位。硬件复位后的各状态可知寄存器及存储器的值都恢复到了初始值,应为本设计功能中有倒计时时间的记忆功能,所以不能对单片机进行硬件复位。只能用软复位。软复位实际上就是当程序执行完毕之后,将程序指针通 过一条跳转指令让它跳转到程。
单片机在工作时,由内部振荡器产生或由外直接输入的送至内部控制逻辑单元的时钟信号的周期称为时钟周期。其大小是时钟信号频率的倒数,常用fosc表示。如时钟频率为12MHz,即fosc=12MHz,则时钟周期为1/12μs。 3.4 复位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的引脚RST为硬件复位端,只要将该端持续4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即可实现复位,复位后单片机的各状态都恢复到初始化状态。其电路图如图3.3所示:
第 15 页 共 4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