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绝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这个爸爸妈妈不爱吃,给宝贝吃。” “你爱吃就都给你吃。”
“你喜欢妈妈给你留着,谁也不给。”
这些话,你一定很熟悉。在我国,几乎每个家庭都认为,家庭教育里,孩子的“感受”永远排在第一位,把“一切为了孩子”当做绝对的教育理念。
然而,你可知道,总将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后果?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孩子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冷漠
《80后脱口秀》,其中有一段是NBA球星德怀恩·韦德做客该节目。
王自健问德怀恩·韦德,为何曾经跟球队要求主动降薪,来让球队可以在不达到薪金上限的情况下把詹姆斯和波什签回来,当时这么做是一个什么想法?
韦德是这么回答的:我不仅仅是想要得到个人的成功,我最想要的是经历另一个层次上的团队的成功,所以我知道我的周围需要其他的伙伴,那些与我一样厉害或者更厉害的人,才能与我一起完成我的这个愿望,所以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少拿些钱,然后我们才能在一起打球……
了解韦德的人都知道,除去他在NBA的成绩,有较高的篮球智商、心理调节能力不错、做人比较低调是对他个人最多的评价。他对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能摆正心态、能分享。他有如此的心胸,一定是有一位对他教育得当的妈妈吧。
永远将孩子放在第一位,会慢慢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家长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慢慢会形成这样的行为习惯,甚至变得自私冷漠。许多这样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后,生活中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摧毁他的内心。
孩子认识不到人人平等,不会尊重、理解他人 我们每个人对这样的情景都不陌生:
一大桌菜上桌,一家人围着坐,最好的那块肉、最大的那个鸡腿,爷爷奶奶总会第一时间撕下来给孩子吃。
孩子要什么东西,有什么要求,立刻回答:“好好好,你要什么都给你买!”
于是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过分,但是只要是能办到的,家长一定会给他办到,苦谁都不能苦孩子。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认知,会把家庭成员的地位进行排列,自己的地位是最高的,其次是谁,排在最后的是谁。
地位高的人最厉害,会选择听他的话。地位最低的话,就不用听。 中国家庭典型的模式就是一个孩子,大人围着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小就是宠小皇帝、小公主的模式去包围和簇拥这一个宝贝。总以为自己将最好的给了孩子,却不知道,正是这样无原则
的宠溺,使得孩子完全不懂的尊重人,认为所有人都围着他转,目空一切,把长辈都不放在眼里。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这样的孩子,出了家门,出了校门,人生之路又怎么会一帆风顺? 作为父母,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家庭中应该时时刻刻营造一种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这样对孩子的身心都是积极的熏陶。把孩子的位置摆正,让孩子学会尊老,学会对父母感恩,学会尊重和关爱。
科学且健康的家庭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尊老爱幼,老人排在最高,尊老敬老。 其次是父母,父母在中间决定整个家庭建筑。 爱幼,爱护孩子,教育孩子。
如果一个家庭让孩子的地位高于一切,那一定是不幸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