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9:01: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智力的发展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条件,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知识学习的难度、速度和程度;知识学习又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3)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智力发展的知识结构,尽量多地创造应用知识的机会,使之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11、论述知、情、意、行四要素的关系。

答:(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2)知,就是道德认识,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行为。因此,必须对学生“晓之以理”。

(3)情,就是道德情感,对人的行为有推动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必须“动之以情”。

(4)意,就是道德意志,它是一个人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对排除内外阻力,实现道德行为有重大作用,故须重视意志的培养,对学生“持之以恒”。

(5)行,就是道德行为,它是衡量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所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实践,进行道德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就要“导之以行”。

(6)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意起调控作用。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发展不平衡,教育时可以有多种开端。 12、论述教育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的意义。

答:(1)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的意义:①更深刻地了解教育现状;②激发问题意识; 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在教师职业发展上的意义:①发现问题,引发思考;②拓展知识,交流信息; ③学会观察,增强能力;④开阔眼界,更新观念。

十二、实 例 分 析 题

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请分析说明: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答:(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是: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是: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31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某年冬季,某小学500名小学生上完晚自习回宿舍,由于天冷,宿舍第一次生起了火炉,学生们急于去宿舍烤火,一出教室便一窝蜂似的朝宿舍跑。在经过宿舍区的门洞时,前面的小学生摔倒了,后面的仍往前涌,结果造成了7名小学生被踏死、18名小学生被踩伤的惨剧。请分析说明:这次事故属于哪一类事故?学校和教师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有关人员是否构成了犯罪?

答:(1)这次事故属于学校工作中的过失事故;

(2)学校和教师应承担全部责任; (3)有关人员已构成了玩忽职守罪。

3、有一天正在上课时,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勇勇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赵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勇勇是“害群之马”;又将勇勇从座位上拉出来,罚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请分析说明:小赵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小赵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答:(1)违背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等职业道德要求; (2)侵犯了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 (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 4、一天,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课堂上她拿起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便在黑板上写下了“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同学们:“竹”头下面加一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但是“竹”字作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接着,斯老师又问学生:“除了毛笔,大家还见过什么笔?”孩子们争着回答:“铅笔、蜡笔、圆珠笔……”这时,斯霞老师举起手中的粉笔,孩子们敏捷地回答:“粉笔”。这样,“笔”字就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分析这一教学片断,说明斯霞老师教“笔”字遵循了什么教学规律?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答:遵循的教学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部分到整体;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贯彻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运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发现法、演示法。

5、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在《教育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彼得连科迟到了,马卡连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对其队长说:“你们队里有迟到的人。”队长说:“是的,以后不会有了。”第二次,彼得连科又迟到了,马卡连科指责了全分队,全分队保证以后不会有这样的事了。后来全分队教育了彼得连科,以后也就再没有迟到现象了。请分析说明,马卡连科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体现了①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②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面引导原则。

6、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请分析说明,这一经验反映了什么样的德育规律?

答:这一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即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晓之以理”,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导之以行”,即指导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即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矛盾统一的过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这一德育规律的形象概括。

7、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批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

32

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请分析说明,这位班主任的做法伤害了学生的什么?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这位班主任的做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严重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还违背了正面引导的原则。

8、一次上班会时,万老师发现教室地上丢着三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尚未走进教室。万老师指着地上的纸屑对大家说:“这儿摆着三团纸屑,你们都没拾起来,现在看看后面三位同学怎么做。”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在看,第一个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教室。第二个同学看了一眼,无动于衷地来到座位前。第三个同学出现在门口,看到了纸屑,就弯下腰拾了起来。同学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万老师表扬了这个拾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的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请分析这一教育片段,说明万老师的做法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万老师的做法,运用了①榜样示范法;②表扬鼓励法;③实际锻炼法。 贯彻了①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②知行统一原则。

9、有位班主任在进行卫生教育时,把一位学生叫到讲台前,指着他的耳朵对大家说:“你们看,他的耳朵好脏呀,你们可不能像他啊!”以后,这个学生一见到班主任就心情紧张,甚至怕得连课也听不下去,这样,这个学生的成绩就每况愈下。请分析说明,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违背了①正面引导原则;②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10、八岁的李凤英不注意讲卫生,常常手脸不洗,衣服不洁。为了教育小凤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强老师让小凤英担任了卫生检查员,并在班上郑重宣布,鼓励她认真工作。结果,小凤英不仅自己手脸洗得干净,衣服穿得整洁,而且每天检查同学们的卫生还挺认真。请分析说明,强老师教育小凤英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贯彻了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②正面引导的原则;③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11、一位班主任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一名学习、纪律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学生,指责其不认真学习,不遵守纪律,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他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改正缺点而努力进步,结果,这个学生变得比以前更差了。请分析说明,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违背了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②正面引导原则;③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④也违反了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改进意见:①要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②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切忌当众批评;③对学生提出合理、适当、具体的要求,引导其努力上进。

12、一位女教师在给一年级小学生教加法应用题时,没有教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而只是编了“求一共用加法”的口诀领小学生记诵,并让学生见了“求一共”的题目,就套用加法进行计算。请分析说明,这位女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

答:违背了①启发性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③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13、某县刺绣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从当地招收了80多名十四五岁的少女进厂做学徒工。请分析说明,该厂的做法合法吗,违背了什么法律的什么规定? 答:该厂的做法是违法的,违背了《义务教育法》中关于“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规定。

14、某贫困县一位领导认为:要想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展乡镇企业,走工业强县之路;本县财力有限,只好教育先让一让,等经济发展了再来增加教育投入。这位领导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33

答:这位领导的观点不对。因为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治贫先治愚,治愚要靠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教育不增加教育投入,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是不明智的。

15、李强上五年级了,对武术发生了兴趣,天天放学回家后都要与几个同学一起练武。学校成立了武术队,李强多次请求参加,但因他学习成绩不好,至今仍未得到批准。现在,他除了按时去偷看学校武术队的训练外,什么功课也不愿学,纪律性越来越差。你认为是否该满足李强的愿望?为什么?

答:应该满足李强的愿望。理由是:①造成李强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不只是他对武术发生了兴趣,他能按时偷看武术队的训练,这说明他对武术的兴趣很浓,武术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若满足他的愿望,通过武术队的训练影响,教育将更加容易,既可保护他这种有益的兴趣,发展其特长,又可以培养他遵守纪律的习惯,促进他提高学习成绩;②如果将他拒之武术队门外,就可能使他转移这种本来可以发展和利用的兴趣,若不及时诱导,他将会变得更加讨厌学习和不守纪律。

16、一位女记者很想写一篇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章,教育部门给她推荐了一所“有起色”的学校让她去采访。她高兴地采访了这所学校,收集了不少素材,但她最后决定不写这篇文章了。她说:“走进这所学校,你就会觉得这里好象是学习规章制度的职业学校,教室、阅览室、过道、花圃,乃至厕所,到处可见‘不准……不准……违者罚款’的标语口号,唯独不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努力学习的标语。我害怕这所学校。”请你对这所学校作以评价。

答: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管制人的机关,怎能靠经济处罚手段来解决思想教育问题?②学校需要规章制度,也需要明确的奖惩条文,但这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③学校应当是民主活泼,充满安全感和温暖感的情感教育场所,应当使学生体验到愉悦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17、某校四年级学生杨勇,喜爱体育活动,并是班上集体活动的积极分子,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很强,智力发展良好,长得聪明伶俐,但却不爱学习,淘气贪玩,上课打瞌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下游水平。假如你是班主任老师,你怎样看待杨勇的成绩不良?带着这个问题去家访,应该掌握哪些访问要点?

答:(1)认识到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学习的进步和身心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成绩不良是暂时的,是可以教育改变的。不能因其成绩不良而丧失教育的信心。要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杨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学业成绩,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责。

(2)准备家访应掌握的要点有:①明确家访的目的是同家长共同商量如何帮助杨勇搞好学习;②家访时要全面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指出杨勇的主要缺点;切忌“告状”;③热情地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成绩不良的原因,研究教育的策略;④指导家长要有正确的家教方法,对孩子管养又管教,经常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习,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

18、某农村小学六年级有四五个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特别喜欢游泳。一天下午,这几个学生私自下河游泳而逃学。学校发现后,从安全考虑,作出了严禁学生下河游泳的规定。对这几个学生,除在全校提出批评外,还要他们请家长来学校写出书面保证:下河淹死了,学校无责任。对这件事你是怎样认识的?又该怎样处理?

答:(1)游泳是一种体育活动,同学们喜欢游泳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这几个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既不安全,又逃学,违反了学校纪律,这是错误的。学校应加强教育。但学校片面强调安全,严禁下河游泳是不恰当的,要家长到学校来作出保证,更是错误的做法。(2)处理好这件事,学校应动员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好游泳活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对私自下河游泳和逃学问题,还可在个别教育的基础上,在全校提出通报批评,通过这件事,教育全体学生。

34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的文档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nx144a5b507xn0uyq64mg6283nbb00pxk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