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人教版专题复习:《生动形象话描写》学案
【课程介绍】
叙述是文章的骨架,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有骨无肉的文章干瘪而
没有生气。如何使文章生动形象呢?这节课,老师讲以丰富的示例讲解,从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角度,告诉你描写的妙处。 【课程内容】
如果把叙述看成文章的骨架,起谋篇布局、支撑结构的作用,那么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内涵。 写作记叙文,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要慢,该叙述的时候要叙述,该描写的时候要描写。特别地在文章的关键处,一定要“把戏做足”。而许多同学,往往只会粗线条地叙述事情的经过,不善于在关键处精雕细刻,所以文章干瘪而没有生气。无描写不成好记叙文。 描写会使文章生动形象。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
【例文】
妈妈,我想送您康乃馨
记得小时候,所有和母亲有关的节日,我都会很诚挚地为妈妈送上用彩笔绘制的贺卡,写一句“妈妈我爱你”。简简单单。每次收到礼物后,妈妈都会搂着我,亲亲我,笑得很开心。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也许她为我有一双巧手而骄傲吧!我常这么想。 很快,我长大了,一眨眼比她还高了,妈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是重复着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她很细心,把她的关爱渗透到我生活的每一个空隙中去。然而,她似乎爱我爱得过了头,她对我的爱,竟成了一种束缚,一种烦恼。我觉得她活得太累,天天为了细如牛毛的小事在我耳边唠叨。她脾气不好,工作压力又大,加上我的任性,
1
于是她常发火,有时发得有些莫名其妙。倔强的我常常不甘示弱地反抗,或以长时间的沉默证明我的胜利。她不很了解我,因为我不常和她交心,什么都放在心里,锁进日记,从不和她说自己的秘密。长大了,似乎和她也离得远了,给她买礼物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习惯。 5月10日,母亲节,一场争吵,给我的热情泼了冷水。本想拿出一个月的积蓄给她买块冰激淋蛋糕(尽管大部分都将装进我的肚子),再送一束康乃馨,我想她一定会高兴。然而,一切不是像我想象得那么甜蜜温馨,我和她又开始了“冷战”。看着抽屉里准备好的钱,一气之下,我把它狠狠关上了——
……我似乎在寻找一种平衡,见到每一个朋友,都会急切问上一句:“你给你妈买礼物了吗?”得到的却都是令人失望的相同答案。我希望有某一个和我一样,在母亲节这天和妈妈闹别扭,这也让我舒服些,至少别让我觉得自己太不孝。
伫立在花店门口,我犹豫着,到底买不买,我不知道。我想靠它结束“冷战”,可倔强的脾气使我始终没肯体谅妈妈。说实话,我还在生她的气。当时看来,要对她说声“节日快乐”似乎就代表“屈服”,我不愿意。最终,我用一枚硬币作出了决定,正面买,反面走,硬币从指尖弹了出去,跃上半空,又旋转着落地,就这么一刹那,我突然希望它是正面,突然渴望妈妈的笑脸,突然很想送她康乃馨,哪怕只有一朵。没有原因,只是有某种感觉强烈震撼着我。——可惜,硬币稳稳当当停在了反面,我更茫然了,作这决定真有这么难?我问自己。既然让硬币作了决定,就听天由命吧!
那一天,我始终沉默着,可只要妈妈在,所有与母亲节有关的东西我都躲避着。在她的忙碌生活中,似乎根本不存在这些节日,或许是因为我从没在这天送过礼物而习以为常,她什么也没说。 临睡前,我的书桌上又放着一杯牛奶,不用说,妈妈默默地做了这一切。喝着牛奶,我忽然觉得愧疚,忽然难过,忽然体会到我对妈妈无形的伤害;忽然自责我竟用一枚硬币掂量了妈妈对我的爱!忽然非常想给她送上一大束康乃馨;忽然很想对她说一句一直难以启齿的话:“妈妈,其实我很爱你!”我很想补送上一束康乃馨,很想看她欣
2
慰的笑脸。我知道,她要是听了这些,也许会脆弱地掉泪…… 【分析】
文章中“询问朋友”“抛掷硬币”的细节真切细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为难的事情,也会有踌躇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的心理状态也如文中的“我”举棋不定吧。其实这种心理早在我们小时读过的一个童话故事里就精彩的呈现过。那就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皇帝的新装》
(前情:从前有一个皇帝,他嗜衣成癖,他把所有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穿衣上。一天京城里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于是当两个骗子忙着织布时,皇帝强烈的好奇心发挥作用了)
【例文】
皇帝的新装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分析】
“很想知道”织布料的进展情况,是他嗜新装成癖、迫切心情的直接流露,这可谓一波;“感到有些不大自然”,表明他心虚,生怕自己看不见,岂不成了“愚蠢或不称职的人”这可谓一折。“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皇权的尊严和傲慢让他觉得“无须害怕”,这是外强中干的空虚的强心剂,这是第二波,“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比较妥当”。 皇帝想看新装但又不敢去看的一段心理描写,淋漓地表现了他的心慌意乱、举棋不定,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3
【小结】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 心理描写的方法:
(1)内心独白。
(2)梦境描写。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不仅可以表现人物难于觉察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把他的潜意识表现出来。(第一讲中《在梦里》) (3)动作、神态(描写)(前两者是直接描写,后者为间接描写——《旧交殊途》) 【例文】
旧交殊途
我竟在街上遇见了她——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是小升初使我们分道扬镳。为此,我们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并相约要永远保持联络。起初,她的信每周一封,给我枯燥的学习生活平添了无数亮点。到初二,信明显减少;进了初三,我们便像绝交一样,再没联络。而今我们竟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意外重逢。……
【分析】
(来信的递减,表明彼此心理距离的增加。想想也是人之常情。不生活在一起,自然少了共同话题,而频繁的通信也使曾经美好的回忆还没等酿成醇酒就被品尝倦了。) 增添细致描写的内容——动作、神态等细节,从而将“旧交殊途”的尴尬,表现得更惟妙惟肖。
【例文改写】
①“许久不见,一向还好吗?”笑容荡漾在她因惊讶而略微拉长的脸庞上。我们互致问候,接着,笑容消失了。沉默……世界仿佛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