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数学周活动方案
一、“制作数学小报”
一、目的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涵养,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主动学数学、自觉用数学、真诚爱数学、积极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与意识,我们三、四年级数学组将举办“制作数学小报”的学科活动。
二、参与对象:
三、四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13年5月份
四、活动流程:
1、老师在班级中做好活动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有机地摘编、整合,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言、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寻找规律、数学笑话等内容。
五、成果展示方式:
每位同学在班级中展出一张精美的数学小报,各班选出的优秀作品在三、四年级巡展,年级优秀作品制作图片资料并写成新闻发至学校网站,最后发获奖证书。
六、奖项设置及评奖标准:
每班展出所有作品,老师组织学生投票选举,推出5张最优秀数学小报。班级推出的数学小报在年级中评比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数学小报制作要求:排版新颖,版面层次分明;刊图紧扣主题,有意义;主题鲜明,内容科学丰富。
七、本活动设置与(本学科教学内容、学段特点、区校活动??)整合
数学小报的内容与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同学们通过制作数学小报巩固知识,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二、 “火柴棒”变脸活动方案
活动的内容:“移动小棒”使等式成立和改变图形
活动的对象:三、四年级
活动的目的:通过“移动小棒”的游戏活动,提高我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善于思考的的良好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品尝到攻克难关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数学素养。 活动过程:
一、宣传指导阶段:
1、通过班队会和午间及黑板报向大家宣传数学活动周的内容。 2、利用综数课给大家介绍“移动小棒”的动容,并指导学生完成。 二、比赛阶段: 1、班级选拔
五月中旬在班级选出5名优秀学生参加年级段比赛。 2、年级段比赛
比赛时间(暂定):中午12:00 比赛地点:阶梯教室 比赛规则:
评委老师给出两组试题(桌面上):一组图形题,(根据要求变换成制定的图形)一组等式题。时间为15钟,评委老师宣布开始学生才能动手操作。
评奖的方法: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题目的数量多少确定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1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5名。
三、总结反思阶段:要求学生根据活动周内容写写自己的体会。年级段级评选出3-5名学生的优秀文章。并给与适当的奖励。
三、24点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倡导和谐数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推动数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全校学生 的数学业余生活,提高师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四年级决定举办“24点比赛” 二、活动目的: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
良好的数学文化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使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把枯燥的数学以“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秘。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每周数学综合课在各班教室进行。 四、活动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算24点的基本方法,以及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计算的结果。 2、四人小组玩扑克牌算24点。 五、比赛办法:
1、24点的计算规则:任取4个1至10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一个数用且只能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2、比赛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初赛 对象:为班级全体同学 时间:待定 地点:各班教室 形式:采用笔试的形式,提供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写出想的过程即综合算式,可以不写结果。评选规则: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的题目越多且正确,依次评选出前10名同学。 第二轮复赛
对象:初赛的前10名同学。
时间:待定 中午12:10 。 地点:阶梯教室
形式:1)采用笔试的形式,提供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写出想的过程即综合算式,可以不写结果。2)ppt呈现15道题,写出想的过程即综合算式,可以不写结果。
评选规则: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两轮的成绩,依次评选出前4名同学。 第三轮决赛 对象:各班复赛的前4名 时间:第六周(具体时间见校园网)地点:阶梯教室 形式:1)采用笔试的形式,提供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写出想的过程即综合算式,可以不写结果。2)ppt呈现15道题,写出想的过程即综合算式,可以不写结果。
3、最后评出年级段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