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窗
泰格特(澳大利亚作家)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文本简析】
《窗》是一篇小小说,是一篇自读课文,设计时主要抓住小说情节、人物与环境三方面,去探究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性格。对小说精巧的构思及精练的语言也要加以学习与运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让其去实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此外,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根据他们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理解此篇小说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 对比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⑵.认识两种心灵所反映人性的美与丑; ⑶.体会耐人寻味的巧妙构思 2.过程与方法:
⑴.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⑵.对比描写,出人意料的结尾;
⑶.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领悟小说蕴含的哲理。
【课 型】自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给下面这首诗加个标题: 两人同住重病房,曾经共享好时光, 妒忌心理充胸膛,同室病危不帮忙, 只想占有靠窗床,室友病逝不悲伤, 移到窗口往外望,只见一堵光秃墙。
齐读无题诗,并给这首无题诗加上一个标题。 2.导入语
诗人顾城写道: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是啊,教室的窗户给我们送来了阳光,心灵的窗口给生命带来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这个世界才变得绚烂多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鉴作家泰格特笔下这扇特别的《窗》吧。
二.复习巩固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 故事情节 环境 2故事情节分为哪几个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俯瞰( kàn ) 咳嗽( sòu ) 一泓( hóng ) ...
胳膊肘( zhǒu ) 争奇斗妍( yán ) 气喘吁吁( xū ) ...
四.读文感知
1.请大家自由的快速的朗读课文,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述这篇小说的故事内容。(什么地方?什么人?怎样的事?怎样的结局?)
2.感知人物形象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并说明你的理由。 ①靠窗的病人是 的人。 (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
靠窗的病人:他渴望生命,热爱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美丽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更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 ②不靠窗的病人是 的人 。(冷酷无情、内心丑恶 、灵魂卑劣)
不靠窗的病人:他也热爱生命,他一开始也有善良的本性,但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从而人性被这嫉妒的毒液给淹没了,灵魂被自私的心理给扭曲了。
总结:扬善(善良、高尚) —— 贬恶(卑劣、丑恶)
五.合作探究
思考1: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1).《窗》有喻指人的心灵的意思
2
(2).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窗”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也是心灵的窗口。
思考2: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明确: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他用眼去看,当然只看到墙;而昔日的病友是用“心”去看,是用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思考3: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出人意料,耐人寻味。(亨利笔法)
这样的结尾讽刺了“不靠窗口的病人”灵魂的卑劣、自私,反衬了
“靠窗口的病人”的无私和崇高。
六.课文小结
1.中心:
本文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位重病患者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2.特点
(1)对比鲜明; (2)结尾耐人寻味;
(3)语言精炼含蓄,主题深刻。
环境描写做铺垫, 人物刻画是重点, 文章标题含义深, 故事结尾发人省。
七.链接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于近窗者这样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吗?试举例说明。
1.李灵:心灵放歌 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2.义工黄福荣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
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义工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
3
热心公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已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 .
八.拓展延伸
请大家借用一句名言或自拟一句饱含哲理的话作为礼物送给那位不靠窗的病人,希望他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九.课堂小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去寻找美丽的风景。希望我们每个同学的心灵之窗永远洒满阳光。
十.布置作业
1.完成本文《基训》练习
2.为了对“亨利笔法”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了解,建议同学们课下阅读以下作品
欧.亨利:《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 栗良平:《一碗阳春面》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附板书设计:略,详见视频资料。
【教学反思】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