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013-2020年)-江西省发展计划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5:42: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划。一是章江上游功能区。这一区域位于章江源头,以水源保护、生态屏障为主要功能。包括内良乡、河洞乡、吉村镇和浮江乡,占全县总面积41.2%。二是章江中游功能区。这一区域矿点较多,是县城所在地,以保护水质、提升生活环境为主要功能。包括南安镇 和黄龙镇,占全县总面积16.6%。三是章江下游北部功能区。这一区域地势较高,钨矿开采遗留了大量废石和尾砂,以水土保持、生 态修复为主要功能。包括左拔镇和樟斗镇,占全县总面积13.8%。四是章江下游南部功能区。这一区域临近赣粤、赣韶高速交互口,以生态绿色通道为主要功能。包括青龙镇、池江镇和新城镇,占全县总面积28.4%。

图5-1 生态分区图

(二)治理环境污染

1.治理产业污染。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为主线,

— 21 —

治理重金属污染,突出低碳型、科技型和生态型产业特征。一是建设工业循环园区。规范整合各类开发区,鼓励重点产业项目入园集群建设,加大“增链补环”力度,实现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小循环,企业间资源共享中循环和园区设施配套大循环。二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按照规模化要求进行种植业集中连片布局,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普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化肥使用强度,推广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生态养殖业,鼓励建设标准化大中型养殖场。到2015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6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80%。

2.治理水体污染。树立水环境质量优先的转型理念,实现从治理到修复的重大转变。一是保护水源。依法加大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环境保护力度。对采矿企业,制定矿坑水、选矿水达标排放措施,推行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二是处理污水。新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覆盖县城规划区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扩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对现有重点矿山、国控重点企业废水排放进行全方位监控,逐步完善在线监控设施,依法对重点污染源实施整治,对经整治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到2020年,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三是节约用水。加强节水技术推广,推动节水改造。加大农业节水改造力度,开展高效农业节水示范项目,推广节水器具、节水产品,加强节水企业创建,推进矿坑水、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

3.治理大气污染。防控酸雨危害,削减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气态铅尘排放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能源消耗总规模,鼓励使用太阳能和天然气为主导的新型清洁能源,

— 22 —

提高全县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二是推广应用沼气。发挥省级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县优势,巩固“猪-沼-果”、“猪-沼-花卉”生态农业模式,让有条件的农村居住户用上沼气,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基本同步进行。三是控制废气排放。淘汰火法冶炼,逐步关停尾砂加工点。集中回收处理固体废弃物,整治各类交通、施工和社会废气。

专栏5: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1、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包括防治污染源、淘汰落后产能、还清历史旧账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共4大类项目。 2、重金属污染整治工程。包括大余县原“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大余冶炼厂”(801厂)废弃厂区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矿山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重金属污染监测、应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 (三)建设新型矿区

1.优化开采布局。完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转型中实现矿山开采的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治理成本。一是规范开采区。优化矿区布局,把全部开采区划分为3个鼓励开采区,4个限制开采区。严格设臵探矿权和采矿权,对钨和稀土等优势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二是提高利用率。规范开发行为,实施钨业整合方案,禁止大矿小开,提高共生、伴生矿综合利用水平。完善“采矿→初选→冶炼→制品加工→制品废料回收利用”的综合循环应用产业体系,做强钨产业集群。到2015年,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采矿贫化率考核达标95%以上。到2020年,当年产生的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2.复原矿区生态。推进绿色矿区建设,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提高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整体效益。一是矿区复绿。通过客土回填、藤本植物固定方式,在钨废矿石区、尾矿库、裸露岩石区和

— 23 —

主要由灌木林组成的荒山采取造林措施。对因采矿造成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破坏要实行复垦还田、矿山还绿,发展种植业和林果业。二是生态修复。控制土壤铅、镉和砷等重金属污染,废石、废渣和尾矿必须在指定地点堆放。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路线,到2015年,修复重金属污染面积61.76万平方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三是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预防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采取回填、清淤和边坡治理等方式,治理塌陷区和泥石流隐患区,防止雨季暴雨集中、雨水渗透土坡导致山体滑坡。到2015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平方公里。

3.防治地质灾害。实施采矿区尾矿综合治理,控制增量,消化存量,做到“新账不欠,老账逐步还清”。一是废弃矿山。重点治理责任主体灭失的闭坑钨矿和国有老矿地质环境,特别是主要交通线可视范围内的被毁山体和采空区、塌陷区,及时采取土壤修复、水土保持等治理措施,治理率达到80%以上。二是现有矿山。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实行动态监控。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三是新建矿山。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新上项目,限制在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区新上项目。新建矿山必须制定复垦还绿计划,实现资源开采与地质环境治理同步。

— 24 —

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013-2020年)-江西省发展计划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ujy7wzyw5v45q563ix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