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3、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影响社区舆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为本社区儿童发展制定有关的政策,推动社会性儿童事务的发展,同时向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争取所需的社会资源为本社区儿童服务。
儿童个案工作、儿童小组工作和儿童社区工作的关系
1、它们都属于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工作的应用,同样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价值观。 2、每一个社会工作方法之间有着一些联系。如小组工作可以用一些儿童个案工作方法,而在小组和社区工作中也能发现个案并跟进,在有些情况下,在个案的跟踪中也可以综合运用社区资源。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1、多维性。生理观点:设立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里观点: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情绪稳定;社会学观点: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认可,就进入成人阶段。
2、多元性和动态性。青少年是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快速而不平衡的具有过度性、主要性和关键性的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行为特点)分成四类:正真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三、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 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分类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
微观:针对青少年个体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家庭和小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
宏观: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的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社会工作者对待青少年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通过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启发、帮助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社会工作者了解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等,并从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环境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
工作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设计或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国内外时事讯息的服务;提供生理、心里、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的知识的辅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
二、治疗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2、主要内容:
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主要内容: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亲职教育机会和父母管教的技巧;改善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业辅导;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发展性、治疗性、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很难完全分离。在服务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工作也是综合性的。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般称之为个案工作,即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个人或家庭进行服务。
1、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面谈辅导服务;
2、必须对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作出专业判断; 3、注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4、明确个案服务的目标和步骤; 5、注重评估;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6、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和参与是个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7、专业关系有助于个案过程的顺利和个案目标的达成。 二、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视家庭为一个整体,服务过程中应顾及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需求。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包括对整体家庭及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求预估、介入及评估等。
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
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平衡,互动不合理等,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是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社工通过协调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家庭成员的认知行为,优化家庭结构,使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小组既是过程也是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在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指导下,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经常性、多样性的鼓励、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这样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馈,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四、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二)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包括地域社区和功能社区
2、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个人不是问题产生的原因,社区环境、制度、政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3、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社区居民的介入,制度、政策和环境改善的倡导,社区资源的整合)
4、强调居民的参与。 5、社会主要的广泛运用。
五、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把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 (二)三个层面
1、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社会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2、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服务过程归纳经验并修改机构服务规划和政策。
3、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如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六、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内容
1、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2、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3、服务过程研究;
4、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 5、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从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层面逐渐扩散的,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相对独立,但六个层面的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案例。它们令社会工作者面临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尽管处理这些冲突并不容易,但是仍然有学者做出了努力,通过给伦理守则排序的方法,力图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真正有用的\行动指南\。下面就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伦理原则筛查方法\(EPS)。如图所示: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选择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发挥效果。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条件是能尊重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不能由青少年的一项行为而完全否定他的个人价值。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接纳就是接受青少年是一位有价值、尊严、积极向上与向善发展可能的人。关怀则是关心、接近与重视青少年的各种学习与生活状况,青少年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落的痛苦。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根据每个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制订个别化的服务计划。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人的不断成长的能力。
通过对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的界定及其分期
1、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1、老年人的特点:老化是其最显着地特点,包括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老化。 2、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2、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四、老年社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
2、自我意识与督导。
3、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1、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2、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主要介入措施包括:
(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2)提供支持性辅导。(3)发展支持性服务。(4)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3)提供相关资讯 (4)做丧亲辅导。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地独特之处:P81-83 2、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P83 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P83-84
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干预小组动力。
三、养老机构照顾 四、老年社区照顾
精品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