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3:03: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经营条件

1.地理区位 2.劳动力 3.交通状况 4.电力及机械化条件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2、水文状况 3、地形地貌 4、土壤资料 5、病虫害调查

一、苗圃面积 二、苗圃的区划说明1、前期工作的准备 2、生产区区划

目 录 总论

各论

3、非生产用地区规划

三、育苗技术设计

1、苗圃生产安排 2、日常管理

3、苗圃病虫害防止措施 4、冬季苗圃地管理技术措施: 5、树种育苗技术措施

四、苗圃投资预算

总论

一、经营条件

1.地理区位

本苗圃位于温江公平慧河村,地处温江北,面积为19亩。其位于成都市西部,距温江城中心仅1.5公里。东距成都13公里,南距双流机场11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芙蓉大道横贯全境。所在街道幅员面积 21.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6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21人。

温江,位于成都平原腹地,成都市的市辖区,西部副中心,中国著名的花木基地,西部唯一的国际花园城市和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水系发达,富饶千年,自古有“金温江”的美誉,常年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成都市区县的前列。温江区东临青羊区、高新西区,南毗双流县,天府新区,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是成都向西发展的核心地带,成都市的上风上水之地,环境宜人,生态优美,教育发达,科技先进,自古以来是居家置业的最佳选择。全区幅员面积277.8平方公里,辖4街道6镇(同时挂街道办事处牌),户籍人口38.9万。2013年末温江区常住人口56.2万,占成都市总人口的2.89%。未来的发展中,温江将是成都工业、文化、商贸、购物、科技、医学、旅游、教育、现代农业的重要基地,在成都经济发展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作用。

苗圃有较大的输出区域范围,政府扶持对苗圃发展有较大促进。 2.劳动力

本苗圃位于温江公平慧河村,所在街道幅员面积 21.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

6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21人。劳动力充足。 3. 交通条件

其位于成都市西部,距温江城中心仅1.5公里。东距成都13公里,南距双流机场11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芙蓉大道横贯全境。其交通方便,利于苗圃对外运输。

4. 电力和机械化条件

该地由于发展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多数靠人工耕作。对苗圃的产业化发展有较大的阻碍,需要引进先进的机械。 2.1.4 经营条件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温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15.9℃。平均降雨量972mm,平均日照时间116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84%。平均风速1.3米/秒。 2.水文状况

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县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3.5%。全区水资源总量6.2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34亿立方米;地下水1.70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42亿立方米。 3.地形条件

温江全境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平均坡降3‰,最高海拔647.4米,最低海拔511.3米。 4.土壤资料

土壤类型:苗圃土壤为紫色土。从四川成土条件来看,其气候属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在生物与气候条件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黄壤形成过程,故以黄壤为主。但由于母质及地形的影响也发生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如四川盆地内为丘陵地形,母质为紫色砂质页岩,一般都富含钙质,虽然在亚热带高温多雨时淋溶较强,当由于母质能不断的供给钙质,使土壤仍然保持中性反应和较高的盐基饱和度,不致于发生黄壤的形成过程,而形成肥力较高的紫色土。

土壤结构

土层 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耕作层 7.0 暗灰 中壤 团粒 犁地层 6.5 灰色 中壤 团粒 渗育层 7.0 淡灰 中壤 团粒 紧实度 亚铁反应 盐酸反应 根系分布 土壤深度(cm) 侵入体 疏松 有 - 多 0-20 瓦片 疏松 - - 较少 20-30 - 紧实 - - - <30 - 表一

该地区土壤主要是由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为母质,人为耕作熟化,土壤宜种性、宜耕性好,质地属中壤。该地区土壤为人为土纲水稻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灰潮油沙田)。整个地区的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松软,犁底层厚度适宜,即托水托肥,又能保持适当的渗育,保肥供肥能力强,宜于作物生长。 5. 病虫害调查 (1)褐斑病

褐斑病是女贞树最严重的叶斑类病害,是病原真菌引动的。发病开始的一段时间叶片显露出来褐色小斑,四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斑上可见黑色霉状物。随 着空气温度的升涨,有时候数个病斑衔接,最终叶片枯焦剥离。该病原菌成长最相宜的温度范围为25℃至30℃,胞子萌发适温18℃至27℃,在温度合宜且湿 润程度大的事情状况下,胞子几钟头即可萌发。进入了雨季后,如有植株栽植密,通风透光差,株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牢稳的高湿、温度相宜的背景,对病菌胞子的萌 发和进入境内十分有帮助,且病菌可反反复复侵染,不加以看得起,有可能会使病害大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发生。发病时叶片数量多剥离,严重影响景观。 (2)煤污病

煤污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受蚧虫的危害后分泌物而诱发萌生。受危害后植株、叶片、枝干布满黑色煤尘状物,叶片光合效用遭受制约,况且枝、干、叶片整株均有危害。

(3)康氏粉蚧

又名桑粉蚧。雌成虫体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体扁鸭子蛋圆形,桃红,体表被有白的颜色蜡粉;蝗虫鸭子蛋圆形,扁平,蜜色,体表也覆白的颜色 蜡粉;卵鸭子蛋圆形,蜜色,卵囊白的颜色棉花纤维状。数十粒集中成块。一年生3代,第1代蝗虫盛发期五月中下旬,第二代盛发期七月中下旬,第夏商周盛发期 八月下旬至九月每月前十天。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枝叶失水萎蔫,严重时整株萎缩枯死。还可诱发煤污病。

各论

一、苗圃面积

生产用地所需面积可根据各种树苗木的生产任务和单位面积的产苗量以及轮作制来计

算。计算时用下列公式: S=NA/T

式中 S—育苗所需面积; N—计划年育苗量; A—育苗年限; T—单位面积产苗量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是理论数字,实际上应考虑到在育苗,起苗,储藏和运输的过程中,还可能受到损失,所以计划每年苗木生产数量时,应适当增加3—5%,育苗面积也应相应增加。

具体规划见图二。

二、苗圃的区划说明

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踏勘,测绘地形图,土地调查,病虫害调查,气象资料收集等。

2、生产区区划

区划原则: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不影响生产条件下,尽量压缩非生产用地面积,辅助用地面积不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对圃地、道路、排灌设施和房屋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以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苗圃的面积,地形和性状,保持原有电力、天燃气位置,以道路和渠道为骨架划分作业区,并按各树种苗木的特征,育苗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规划好管理方案,温室、大棚、排水和灌溉系统的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

(1)播种区:播种苗在幼小阶段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对水、肥、气条件要求较高,需要细致的管理。应设在苗圃地中地势好,便于灌溉,方便管理的地段。此苗圃中,将播种区设在了紧挨着主干道旁的管理中心,方便平时的观察与管理。(3)移植区:这个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移植,把由播种区和繁殖区培育出来的一至二年生的幼苗,移到该区再培养1~3年,长成较大的苗木后,再移植到大苗区进行培育或直接出苗。因具有较强抵抗力,对土壤等条件要求相对没那么高,但最好靠近繁殖区,以便搬动。为了方便移植,我们将移植区设置在播种区。 (2)营养繁殖区:是培育插条、埋条、嫁接、分根、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木的生产区域,对各方面要求也很高,应根据树种特性合理区划育苗地。为了便于移栽,我们将营养繁殖区设置在大苗区旁。

(4)大苗培育区:此区是为培育根系发达、有一定树形、苗龄较大、可直接出圃用于绿化的大苗而设置的生产区。此区苗木已具有较强大的根系,对环境适应能力及抵抗力都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也需要一定的土层厚度;因株行距大,占地面积也较大;为了偏于苗木的出圃运输和搬运的方便,该区位置应选在运输方便的地段,且地势平坦。此区可设次干道一条,鹅卵石小路或夯实的泥土小路无数。苗木株距为3m。此区平时进出作业的频率相对较低,且与幼苗区联系紧密,因此把此区设在苗圃移植区和营养繁殖区中间。

搜索更多关于: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 的文档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z5822e5b75clm2zb6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