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a火箭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嫦娥三号”腾空的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2)“嫦娥三号”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圆轨道,飞行4天后,从环月圆轨道变轨至椭圆轨道(如图b),从远月点向近月点运动时,它的机械能 不变 ,势能 减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嫦娥三号”着陆器抵月留下深深的“足迹”如图c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目的是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
(4)“玉兔”抵月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d),“倩影”形成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 (5)从地球到月球,“嫦娥三号”的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玉兔号”巡视器俗称月球车.月球车为什么不使用减震性能更好的充气橡胶轮胎?(请说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质量及其特性;力的作用效果;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分析这一问题; (2)判断物体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变化时,从它们的影响因素考虑; (3)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4)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6)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分析. 解答: 解:(1)火箭点火向下喷出气体,火箭向上运动,是因为气体也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嫦娥三号”从远地点运动到近地点的过程中,和地球的相对高度不断降低,势能不断减小; 卫星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作用,机械能守恒; (3)玉兔号的重力是一定的,“大脚丫”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4):“倩影”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5)质量与位置无关,从地球到月球,“嫦娥三号”的质量不变; (6)原因之一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充气轮胎容易爆裂;原因之二是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也会造成轮胎爆裂. 故答案为:(1)相互;运动状态;(2)不变;减小;(3)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4)直线传播;(5)不变;(6)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 点评: 以火箭发射为背景考查了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 14.在进行龙舟赛时,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的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水 .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力.若说前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后一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若说前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后一个物体就是施力物体.究竟哪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一般来说,由研究对象来决定. 解答: 解:在进行龙舟赛时,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的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研究“龙舟、人、桨”的受力情况,则“龙舟、人、桨”是受力物体,与它们相互作用的“水”就是施力物体.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 点评: 此题考查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15.把下列物理现象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填到空格处.
(1)用手使劲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是因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是因为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3)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得越长越费力,是因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越长,所受拉力越大 (4)汽车刹车后还能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 惯性 .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现象;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重力的方向. 专题: 应用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感到疼,一定是手受到了桌子对手的作用力;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制成重锤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水平; (3)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簧被拉伸的越长,弹性形变就越大,弹力也就越大; (4)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解答: 答:(1)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一个作用力,同时桌子对手会有一个反作用力,使手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墙壁和重锤线是平行的,墙壁是竖直的,否则墙壁不竖直.所以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是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3)弹簧被拉长时,会发生形变,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会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即弹力;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越长,所受拉力越大; (4)汽车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汽车刹车后还能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惯性. 故答案为:(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越长,所受拉力越大;(4)惯性. 点评: 本题结合生活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力作用的相互性、弹力、重力方向及惯性的认识和理解. 16.(2014?乐山模拟)如图1表示小铁球受磁铁吸引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图2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解答: 解:(1)如图1表示小铁球受磁铁吸引的情况,小球由于受到磁铁的吸引力,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均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图2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手推船的同时,也受到船对手的反作用力;体现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1)运动状态;(2)相互的.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7.(2012?黄陂区模拟)(1)图1甲中,小钢球从轨道滑下后靠近磁铁时,看到的现象是 小钢球滚动得越来越快,最后被磁铁吸附 ;图1乙中,小钢球从轨道滑下后:如果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看到的现象是 小钢球的运动轨迹向磁铁一侧弯曲 .以上实验说明力可以使物体速度的 大小 和 方向 发生改变. (2)如图2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 形变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简答题;运动和力. 分析: (1)①磁体能够吸引磁性材料物体;②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 解:(1)当小钢球从轨道滑下后靠近磁铁时,由于小钢球是磁性材料,因此由于磁体对小钢球引力的作用,小钢球滚动得越来越快,最后被磁铁吸附; 当小钢球从轨道滑下后,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向前运动状态,而由于磁体对小钢球引力的作用,小钢球的运动轨迹向磁铁一侧弯曲; 以上实验说明力可以使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2)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使板发生形变.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速度发生改变,即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小钢球滚动得越来越快,最后被磁铁吸附;小钢球的运动轨迹向磁铁一侧弯曲;大小;方向. (2)形变;运动状态. 点评: 本题考查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方向的改变和速度的改变都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18.(2007?越秀区一模)(1)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观察薄钢条发生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a)、(b) 图;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a)、(c) 图.
(2)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D.脚踏板凹凸不平 E.刹车时用力捏闸 F.车轴处装有滚珠 G.车的把手上有凹槽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A、D、G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E .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2)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解答: (1)因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时,要保证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而大小要变化,所以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a)、(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