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1:16: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因在于( )

A.自然经济的形成 C.井田制的确立

B.商业经济的发展 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更多的私田被大量开垦出来,井田制逐渐瓦解。各诸侯国相继推行变法,制定新的税法,不同程度承认土地的私有制,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所以,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是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自然经济即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A项排除;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特点,与商业经济对立,故B项错误;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故C项错误。

[答案] D

12.“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该诗句表明了( )

A.男耕女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商品化的农业已相当发达

[解析] 材料信息“夫是田中郎……为君秉机杼”反映了当时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商品化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有产生变化,小农家庭生产没有呈现多样化,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13.“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余年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封闭性 C.脆弱性

B.落后性 D.分散性

[解析] 材料中文字描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的频繁流转,因为小农在遭遇灾难时除土地外并无其他财富可以抵御各种灾害,这说明小农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具有脆弱性的特征,故选C;A项是指经营类型属于自然经济,排除;B项指生产工具简陋,排除;D项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温庭筠《烧歌》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一、三,分析我国古代为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问题,分别采用了哪两种方式。

(3)联系现实,你更赞同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哪种解决社会问题的耕作方式?为什么?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二得出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这一社会矛盾。第(2)问要注意分别依据材料一、三作答。第(3)问只要注意到今天的环保问题,自然会赞同材料三反映的方式。

[答案] (1)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方式:材料一: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增加耕地面积。 材料三: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精耕细作。

(3)材料三反映的方式。因为放火烧山的方式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但会破坏环境,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则不存在这种弊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材料三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

(1)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解析] 第(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 (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83vx3jbse3gzju6vsv034ka295j7z00cz7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