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
考点一:常见的碱
1.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 碳酸氢钠、小苏打、Na2CO3 B. 氢氧化钠、纯碱、NaOH C. 氧化钙、熟石灰、CaO D. 氯化钠、食盐、NaCl
2.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常见的酸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pH=1的无色溶液A,将气球中的固体B倒入溶液A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B不可能是( )
A. 锌 B. 碳酸钠 C. 碳酸氢钠 D. 硫酸钠
3.若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 ) A. 溶质质量都减少 B. 溶剂质量都增大 C. 溶液质量都增大 D. 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5.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考点三:酸碱度
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 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 偏低 B. 偏高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3.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7的是( ) A. CO2 B. KOH C. NH3·H2O D. KCl
4.如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打印墨水偏酸性 B. 打印墨水呈中性 C. 打印纸偏酸性 D. 打印纸偏碱性
5.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 A. 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 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 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 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6.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________ A.CO2 B.CaCO3 C.Fe(OH)3 D.CuSO4 考点四:中和反应
1.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2.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 A. H2、O2、HCl B. H2、O2、CO C. H2、SO2、CO D. O2、CO,CO2
3.________和________生成________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________与碱电离的________生成水。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大多数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碱或不溶性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4.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______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