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钢铁锈蚀,矿石粉碎 B . 海水晒盐,红磷燃烧
C . 实验室制氧气,植物光合作用 D . 冰融化成水,工业制氧气
2. (2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 水银、冰水混合物、生铁 B . 液氧、氯化镁、粗盐 C . 水、碳酸钙、海水 D . 钢、氧化铜、碘酒
3. (2分)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小嘉熄灭酒精灯
B . 玉婷滴加液体
第 1 页 共 13 页
) C . 黄露倾倒液体
D . 洋志闻气体气味
4. (2分)已知:①表面有致密氧化膜(Al2O3)的铝放入浓硫酸中不反应,②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③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有黄绿色气体(Cl2)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氧化物和酸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B . 金属氧化物和酸发生反应是有条件的 C . 酸的浓度不同,化学性质可能不同 D . 二氧化锰在不同反应中作用可能不同
5. (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及早制订有关法律禁止施用农药 B .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 C . 长期偏食和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D . 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常会饮用一些含无机盐的运动饮料 6. (2分)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 . 氧分子的体积 B . 氧分子的间隔 C . 氧气的化学性质 D . 构成氧分子的原子
第 2 页 共 13 页
7. (2分)下列现象用分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 . 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 .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C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 . 将一滴红墨水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 8. (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降水一定是酸雨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 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9. (2分)“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B 组成 性质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C 用途 D 危害 A . A B . B C . C D . D
10. (2分)已知AgNO3在受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2AgNO3 aAg+bX↑+cO2↑。取AgNO3固
体170g,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分解,测得产生的银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108g、16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3 页 共 13 页
( )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X的化学式是CO C . 化学方程式中a:c=2:1 D . 生成X的质量为56g
11. (2分)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成分很复杂,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分别是尼古丁( )错误的是( )
A . 尼古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组成的
B . 尼古丁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两个氮原子
、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
C . 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D . 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而有剧毒
12. (2分)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不一定”,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原子团的化合价不一定为零
B .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 含有氧气的物质不一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 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13. (2分)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 4 页 共 13 页
A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3倍
D .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3:2
14. (2分)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在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B . 反应中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5:2 C . 上表中x无法确定 D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甲 1 1 乙 11 20 丙 17 x 丁 0 8 二、 多选题 (共1题;共3分)
15. (3分)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干冰做舞台云雾
第 5 页 共 1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