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
1)哪种合金的疏松倾向较严重? 2)哪种合金含有第二相的可能性大? 3)哪种合金的反偏析倾向大?
8.说明成分过冷在理论上和实际生产中的意义。 9.说明杂质对共晶生长的影响。
10.比较普通铸造、连续铸造和熔化焊这三种凝固过程及其组织。
第七章
1.钢的渗碳有时在870℃ 而不是在 927℃ 下进行,因为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保证获得细晶粒。试问在 870℃下渗碳要多少时间才能得到相当于在 927℃下10h的渗层深度?
(渗碳时选用的钢材相同,炉内渗碳气氛相同。关于碳在γ-Fe中的扩散数据可查表 7-4) 解:根据Fick第二定律 c?cs?(cs?c0)erf(
x2Dt)
- 13 -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
在渗层深度相同时,在该深度的碳浓度为一定值,则
x927?x870D927t927D870t870
?112?140000D927?2?10?5?exp8.31m/s ?1200?1.599?10D870?2?10?5?exp(?140000x927?x870,t927?10hr
)?7.939?10?12m2/s
8.31?1143t870D9271.599?10?11?t927??10hr?20.14hr ?12D8707.939?102.今有小量的放射性Au‘沉积在金试样的一端,在高温下保持 24h后将试样切割成薄层,距放射源不同距离测量相应位置的放谢性强度,其数据如下: 距离放射源位置小m 10 20 30 40 50 相对放射强度 83.8 66.4 42.0 23.6 8.74 求 Au的扩散系数。
(这是测定物质扩散系数的一种常用方法。沉积的放射性 Au‘总量是恒定的,各个位置的放射强度与其所含的放射性 Au’原子数成正比)
3.自扩散与空位扩散有何关系?为什么自扩散系数公式 (7-18)要比空位扩散系数 公·小得多?(Dv=Dlnv, n:为空位的平衡浓度)
4-1)为什么晶界扩散和体扩散 (或点阵扩散)对扩散的相对贡献为D,,81D,d? (D,- D,分别为晶界和点阵扩散系数,8, d分别为晶界厚度和晶粒直径。为简单计,将晶粒设想为一立方体,试用菲克第一定律写出此关系)
2)利用表7-4给出的Ag的晶界扩散和体扩散数据,如晶界厚度为 。. 5nm, Ag的晶粒尺寸d=IOzpm,试问晶界扩散在 927℃ 和 727℃ 能否觉察出来?(假定实验误差在士,%)
5.假定第二相 p自母相 a中形核,形核位置可能有两种情形 (图 7-46),则 1)试证明俘相无论是在晶内以球状形核,还是在晶界以双球冠状形核,其晶核临界半径 Yk和临界晶核形成功 △Gk均为
(这说明晶核临界半径 rk与临界体积 Vk均与晶核形状无关)
2)当两面角 8-120“时,卩是首先在晶内还是在晶界上形核?什么情况下 归相会首先在晶内 形核?
6.对铝合金,形成 e-相的点阵错配度约 100, 0\相呈盘状,厚度约 20人,其应变能计算书中已给出,试计算 00
Materials Science
- 14 -
材料科学基础
相生长厚度为多少时共格就会遭到破坏?(E=7X 10\,非共格界面能为500 X 10-'J/cm')
7.新相的长大为什么会有扩散控制长大和界面控制长大两种类型?什么情况下晶体的长大是由界面控制或界面反应决定的?能否找到一种实验方法来确定某新相的长大是由界面反应决定 的? 8.调幅分解反应和一般的形核长大机制有何不同?
答:调幅分解反应不需要形核,新相成分变化、结构不变,界面宽泛(初期无明显分界面),组织均匀规则,原子扩散为上坡扩散,形核转变率高;形核过程不需克服能垒,但长大需要克服梯度能和表面能;
一般的形核长大需要形核,新相成分、结构均发生变化,界面明晰,组织均匀性差、不规则,原子扩散为下坡扩散,形核转变率低。形核、长大均需克服能垒。
Materials Science
- 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