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的,故C正确; D、小提琴和二胡是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4.(2018?黑龙江)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烛焰晃动
B.
钢尺振动
C.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
倒车雷达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解答】解: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5.(2018?海南)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31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递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3)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4)音色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鼓声主要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故B错误; C、鼓声能听到,故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
D、观众能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鼓声和号子的发声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6.(2018?广州)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绷紧琴弦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琴弦绷紧后,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振幅大小与拨动琴弦的力有关,无法判定,故D正确。 故选:D。
17.(2018?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被可以传通能量
【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据此判断;
(2)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32
A、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故A错误; 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8.(2018?深圳)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
(4)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有关。 【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19.(2018?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分析】(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解答】解: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33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0.(2018?娄底)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
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 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C错误;
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错误。 故选:A。
21.(2018?白银)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分析】(1)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2)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34
故选:C。
22.(2018?齐齐哈尔)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分别在是声源处、在传播中和在人耳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声音的利用有两个:一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23.(2018?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分析】①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③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④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解答】解: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故A正确;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声音是通过空气和水传给鱼的;被脚步声吓跑,声音是通过大地和水传给鱼的。因此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B正确;
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