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方案
四川省广汉市金广学校 向传德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加法(一) 数学 1课时(40分钟) 年级 七年级 对于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两个正数相加及零与正数相加等;现在引入了负数,需要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交流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入探索法则的过程中,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三、知识与技能 1.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 2.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1 我们已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净胜球数。章前中,红队进4个球;篮队进1个球,失1个球;黄队进球数是2个,失球数是4个;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黄队的净胜球数为2+(-4)。 教学活动2 1. 讲授新课 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1)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两次运功后物体的位置在哪?总的结果写成算式 5+(-5)=0;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cm,再向右运动3m,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为5+3=8 2)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为(-5)+(-3)=-8;
教学活动3 1.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为5+(-3)=2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的物体运动两次的结果: 1).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2).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3).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2.练习(教科书).补充3.课时小结及课教学活动4 1.巩固与提高给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后作业;4.活动与探究 两个正数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对吗?学生作 答。交流: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与评价,让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为主,让学生参与,使学生体会有理数加法的运用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