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
(3) 木材的结构
木材三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弦切面 3、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裸子植物茎的基本结构与双子叶植物相似,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三个部分,有形成层,能进行次生生长。
主要不同点:木质部没有导管,只有管胞;韧皮部没有筛管,只有筛胞。 4.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以玉米为例)
特点 :1.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2.没有形成层,不能次生生长。 第四节 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繁殖、贮藏、吸收 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 叶的类型和习性
单叶、复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
脉序: 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
叶序:叶在枝条上的排列次序( 螺旋状着生、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异形叶性:阶段异形叶(不同发育时期)、生态异形叶(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 (二)叶的结构
1.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异面叶)
2.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特点(等面叶)
C3植物与C4植物
C3植物: 维管束鞘有2层细胞,其外层细胞较大,薄壁,不含叶绿体或较少,内层为较小的厚壁细胞,不含叶绿体。(如小麦、大麦、水稻等,低光效植物)
C4植物: 维管束鞘是由1层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其细胞较大,排列整齐,细胞内的叶绿体大而多,组成了“花环型”的结构。(如玉米、甘蔗、高粱等,高光效植物) 三、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1.旱生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叶片的形态结构向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 (1)叶通常较小。
(2)表皮高度角化,角质层发达;具复表皮;上表皮无气孔,气孔下陷(如,夹竹桃上形成特殊的气孔窝)。
(3)栅栏组织发达,甚至下表皮一侧也有栅栏组织(等面叶的特点);叶脉比较稠密。 (4)有的肉质植物(景天、落地生根)叶的贮水组织发达;有的植物叶片退化成剌(仙人掌)。
2.水生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
(1)叶片通常较薄,有的沉水叶呈丝状细裂,增大表面积。
(2)表皮上没有角质膜或很薄;浮水叶下表皮无气孔;沉水叶表皮无气孔,细胞中有叶绿体。
(3)叶肉细胞层数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系统发达。 (4)叶脉少,输导组织、机械组织退化。 3.阳叶和阴叶的结构特点
阴地植物:阴叶(趋于水生叶的特点)、阳地植物:阳叶(趋于旱生叶的特点) 四、离层与落叶
落叶现象是植物降低蒸腾、渡过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由薄壁细胞产生数层小型细胞,构成离区;离区中一些细胞的胞间层粘液化并解体,细胞间相互分离成游离状态,只有维管束连在一起,这个区域称为离层。在外力的作用下,叶从离层处断裂而脱落
落叶树 与 常绿树。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落花、落果也与离层的产生有关。 第五节 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关系
1、根茎维管组织的过渡区(位于下胚轴)纵裂、扭转(180度)、合并 2、茎与叶的维管组织的关系(茎的节部结构) 叶迹、叶隙;枝迹、枝隙 3、顶芽与侧芽的关系——顶端优势 第六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自学) 要求:
1、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特征及代表植物。
2、了解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的概念及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3、认识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 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是以人为的方法创造的与天然种子相类似的结构。1978年,T.Murashige首先提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点,把胚状体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体结构,使其具有种子的机能并可直接于田间。
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有机的薄膜包裹(即种皮),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最里面为胚状体或芽。
人工种子的研究主要包括:体细胞胚的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同步控制、人工种皮的研究、人工种子的包埋、人工种子的储存和萌发。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轮廓图
中柱鞘可以产生:侧根、不定芽、维管形成 层片断、木栓形成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