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一、选择题
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 C.人体内环境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解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由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降低,有的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因供氧不足而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机体会出现心跳加快、血液的运输能力加强等现象,故人体内环境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C
2.(2019·河南郑州检测)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项正确;内环境中Na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K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从而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C项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部,内环境是细胞外液,D项错误。 答案:D
3.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发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过敏反应的产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正确;第一次吃虾时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当第二次吃虾时会对过敏原过度敏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B正确;虾蛋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引起过敏反应,D错误。
+
+
+
+
答案:D
4.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分泌的α
突触核蛋白往往异常纤维化成斑块状,该蛋
白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分泌该蛋白的神经元,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的多巴胺在神经元受攻击后,分泌的多巴胺减少,造成患者肌细胞张力增加,出现震颤、僵硬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异常纤维化的α
突触核蛋白作为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B.患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使产生该蛋白的神经元受到损伤
C.多巴胺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D.产生该异常蛋白的神经元受到免疫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解析:异常纤维化的α
突触核蛋白能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说明其为抗原,A正确。
突触核蛋白的神经元进行攻击,该
由题干信息可知,患者体内T细胞增殖分化,对分泌α
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错误。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引起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神经元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神经元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答案:B
5.(2019·贵州贵阳摸底)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释放细胞外液
―→甲―→乙――→抗利尿激素―→丙―→尿量
渗透压升高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都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丙)对水的重吸收,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错误;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并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导致饮水量增加,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正确。 答案:B
6.研究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体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前体温的维持不需要下丘脑参与 B.运动中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运动终止时感受器继续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 D.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减弱后增强
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因此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A错误;运动中机体体温升高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散热量并没有减少,B错误;运动终止时,体温较高,感受器继续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C正确;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增强后减弱,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2019·湖北八校联考)回答与体温调节有关的问题:
(1)人患感冒会出现发热、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热时就服用退烧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定的集中体现。
(2)在发热休养期间,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________,此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激素间接控制而增加。
(3)发热时,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在体液免疫中为吞噬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能量。
(4)在寒冷条件下,寒冷的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从而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其反射过程:寒冷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的。(2)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在发烧期间,产热部位主要是机体的肝脏和肌肉。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控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间接控制。(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传递抗原和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因此发烧时,细胞中的线粒体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传递抗原,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提供能量。(4)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的反射弧可以表示为皮肤冷觉感受器(兴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毛肌(收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