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会等展会平台作用,推动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品牌会展。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多种途径在境外设立广东商品贸易中心平台、品牌专卖店等国际营销网络,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流通领域。鼓励贸易企业与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外贸电子商务。
第三节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先进制造业领域,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政策,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到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自主发展和重点引进加工贸易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高端发展。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大技改、研发投入,创新技术,创建品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拓展国内采购、内销和深加工结转业务。完善加工贸易企业产品内销管理机制,简化准入管理程序。支持在粤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以建设东莞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为重点,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第四节 充分发挥进口推动作用
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重点扩大先进技术和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我省急需的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充分发挥产品进口对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积极开辟进口渠道,实现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加强对重要进口商品的监测,组织跨国采购,增强进口贸易的议价权和定价权,降低企业进口成本。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积极拓展国际分拨、国际配送业务。
第四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活民间投资,以拓展领域、调整结构、提升质量为重点,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
第一节 大力激活民间投资
落实民间投资平等待遇,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指导目录,推动市场准入公开透明,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提供服务等形式进入重点鼓励领域。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健全融资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
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特许经营管理,保护公共利益,维护民间资本投资合法权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第二节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
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投资环境、融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名牌产品工程”、“百校千人万企”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等工程,提高企业配套协作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加快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特色民营经济集聚发展。遴选并重点扶持100家民营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民营企业。
专栏11:鼓励民间投资重点领域 1.公路、轨道交通、水运、民用机场、通用航空、农田水利、能源、电信、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2.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市政公用事业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 3.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文化、广播影视、旅游和体育产业等社会事业领域。 4.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担保公司、区域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领域。 5.连锁经营、批发零售、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商贸流通领域。 6.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7.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第五篇 强农惠农 建设美好新农村 更新时间:2011-01-26 11:05:00
第五篇 强农惠农 建设美好新农村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建设优美富足的幸福新农村。 第一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主要农产品供应,走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道路,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第一节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注
按照“四区、两带”的农业开发战略格局,优化全省农业产业与区域布局,扶持形成若干片优势突出的粮食、甘蔗、水产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积极扶持国家级、省级产粮大县生产建设,提高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的生产能力,稳步增加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全省年粮食产量不低于1300万吨。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255.6万公顷。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壮大园艺产业、南亚热带农业、高端畜禽水产养殖和远洋渔业,创响“岭南佳品”名牌。积极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培育珍贵树木产业,加快发展林产品深加工。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岭南特色和南亚热带特色的现代都市型、外向型、生态型现代农业体系。(图1:广东省农业开发战略格局示意图)
第二节 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按照高端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
发展现代种业,重点支持种质资源、良种繁育、重要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原产地标志认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完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监管、产品溯源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关系,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综合利用开发,引导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农业物质装备综合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700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水产养殖机械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专栏12: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