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的概念以及升华吸热。 2.知道凝华的概念以及凝华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 重点:升华、凝华的概念。
难点: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的是一群孩子们在滑雪、堆雪人的情景。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 ℃,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什么原因呢?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 升华和凝华现象
自主阅读教材P64~6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2.2014年1月5日,第30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当低温持续在0 ℃以下时,雪雕作品(如图所示)一天天地减小,这是一种升华(填物态变化)现象。
,(第2题图)) ,(第3题图))
3.材料1 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冻肉,用菜刀切开后,一会儿就看到切开的表面好像撒上了一层“白粉”。
材料2 用久的灯泡会变黑,如图所示。
思考:(1)材料1中的“白粉”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
材料2中灯泡上的黑色粉末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友情提醒:要注意“雾”与“雾凇”有区别。 “雾”——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雾凇”——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归纳总结: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及吸、放热情况:
知识板块二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自主阅读教材P64~6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78.5 ℃,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所示的冰状“胡须”。其形成的原因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收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
知识板块三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自主阅读教材P65~6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落回海洋、陆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碘变成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后,可以在烧瓶壁上看到固态的碘,这是碘的凝华现象。所以存放碘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密封,是为了防止因碘的升华而造成的损失。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