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重庆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1:0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重庆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G、E为氧化物且A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B、D是常见的两种碱; 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F的用途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D的俗称____________。 (3)写出化学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4)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A.④ B.⑤ C.⑥

【答案】CO2 CaCO3 除铁锈或制药物 烧碱/火碱/苛性钠 Ca(OH) 2+Na2CO3= CaCO3↓+2NaOH CaCO3+2HCl=CaCl2+H2O+CO2↑ B 【解析】 【分析】

A、G为氧化物且A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A、G,可能是CO和CO2或H2O和H2O2中的一种,B为碱,A能与碱反应,A是二氧化碳,G为一氧化碳,G能转化为H,H可能是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金属如铁等,F为胃酸的主要成分,F是盐酸,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D是常见的两种碱B能够转化为D,B可能是氢氧化钙,D为氢氧化钠;C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为碳酸钙,E是氧化物,可能为水;将假设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A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C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2)F是盐酸,可用作除铁锈或制药物,D是氢氧化钠,俗称是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 (3)化学反应①是可用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 2+Na2CO3= CaCO3↓+2NaOH;反应③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反应④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该类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⑤是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该类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⑥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B。

2.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含量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写出一个符合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若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A、C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填序号) ①HCl、H2O ②H2SO4、NaOH ③H2O2、H2CO3

(3)若A、B、C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B→C发生中和反应,则A....可以是__________,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 H2O = H2CO3 (合理答案均可) ① CaO Ca(OH)2 + 2HCl= CaCl2 + H2O (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含量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则B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O=H2CO3;(2)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B是氢气,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能转化为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能转化为水,故选①;(3)B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则B是氢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A是CaO;又B→C发生中和反应,则C可以是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2HCl=CaCl2 + H2O。

3.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酸______,碱______。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 Ba(OH)2 BaCl2?H2SO4?BaSO4↓?2HCl

Na2CO3+Ba(OH)2BaCO3↓+2NaOH(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酸和碱反应生

成盐和水 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 【分析】

根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

(1)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判断,生成硫酸钡需要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故酸是硫酸

H2SO4,碱是氢氧化钡Ba(OH)2;

(2)硫酸和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只要是可溶性的钡盐就可以如硫酸和

氯化钡或者硝酸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或者硝酸;

(3)氢氧化钡和盐反应生成碳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以知道,盐只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就可以如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钡盐可以生成碳酸钡。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4).

Na2CO3+Ba(OH)2=BaCO3↓+2NaOH

(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可从酸碱盐反应的特点得出结论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4.在一次化学课堂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游戏,要求五位同学分别佩戴下列铭牌:铝、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氢氧化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位置(图中“一”表示相的两位置代表的“同学”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位置代表的“同学存在转化关系)。其中A的溶液显蓝色,D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3)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四位佩戴铭牌的同学为候选人员按游戏规则,只有一人能从原五位同学中找到替代对象完成游戏,这位同学佩戴的铭牌是______(填序号)。 ① 银 ② 一氧化碳 ③ 盐酸 ④ 氯化钠

【答案】CO2 供给呼吸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 【解析】 【分析】

A的溶液显蓝色,所以A是硫酸铜,D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D是二氧化碳,C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气,B会与C反应,所以B是铝,E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D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2)C是氧气,氧气的一种用途是:供给呼吸;

(3)A-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4)因为银和氯化钠不能和这五种物质中的任何物质反应,而一氧化碳也只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能跟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只有盐酸符合要求,盐酸代替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和铝反应,所以这位同学佩戴的铭牌是③。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5.A~G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表示物质 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F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氧化物;B、D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 G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俗称是_ , (2)C的化学式为__ 。

(3)写出化学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 ____;②____ _______。 【答案】(4分,每空1分) (1)烧碱 (2)Na2CO3

(3)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CaCO3↓+ 2NaOH 【解析】

重庆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8nul7zmgx8xzko02xoc4ddq3430ci00y7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