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精品 2017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真题与答案B类
一、概念分析 1参考答案
(1)权力归属层面:法治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载体层面:规则是法制的载体
(3)内容层面:法治的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2参考答案 (1)合法性 (2)公正性 (3)平等性 (4)公开性 (5)时效性 二、校阅改错
1第三句和第四句语序错误。第三句和第四句互换,介绍完过去和现在军民的不同关系以后,接着介绍“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质。
2.第六句语句顺序不当。应该是“要实现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 3第七句错别字。应该要“过渡”。
4.第七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是“只有……才”。即“才能实现从初步触合到深度融合的过渡。 5.第十句与第十一句语序错误。“要强化法制保障”与“要强化战略规划”互换。 三、论证评价
1.概念不明确,材料中说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报告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最后结论是,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混淆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两个概念,此处概念不明确。
2.推理不严密,材料中说我本人也吃转基因食品,并没有什么不适,以及国际关于转基因的论文,得出不安全的论文均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两条论据不足以支撑结论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没有必然因果,此处属于推理不严密。以偏概全。
3.判断不准确,材料中说即使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方面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人体有适应过程,长期食用油可能消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不利影响。这里的可能消除不利影响本身是不确定判断,并不能得出结论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此处判断不准确。
4推理不严密,材料中说通过法令允许成员国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批准禁止或限制在本国种植转基因作物不能推出发展转基因势在必行,此处推理不严密。同时法令提交欧洲理事会如一切顺利将很快生效,也不能推出转基因正逐渐获得国际社会认可,此处也是推理不严密。
四、作文
时代需要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社会实践健康发展的灵魂。社会实践是人的实践,人的实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作为实践品格的精神根基,职业精神决定了实践品格的方向,支撑着实践品格的养成,引领和规范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包括实践主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进步与发
展。
当下的社会实践失范,暴露出我们在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使命缺失。职业存在的合法性在于,从社会分工所确定的基本社会责任出发,为人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换言之,就是从社会现实提供的可能性以及广大民众的现实与未来利益诉求出发,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价值实现程度,要成为职业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职业人履行自身使命的基本体现。做到这一点,需要职业人明确自身应有的价值追求以及实现价值的合理与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失范情形下,在职业人的价值取向中,职业人自身的利益诉求取代了社会的利益诉求,成为支配职业人思想与行为的主导因素,职业人主要关注和追求的是个人的发展与物质利益实现程度。
现实中,职业人追求个人名利的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实践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这体现为职业进取心缺失。人的自我超越性是激活人的创造性的动力源。实现人的自我超越要求职业人具有积极进取心理,并以此来推动职业实践的发展,如此,社会实践的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当下,相当数量的职业人士要么追逐个人的发展,着力于自我设计与自我实现;要么满足于现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缺乏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这延缓了实践发展进程与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
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精神,进而用职业精神来规范管理体系与实践行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作为实践主体、责任主体和道德主体有机统一的社会组织,其发展战略与行为选择的精神基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的社会可接受性,组织发展能力、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进而决定着组织责任的履行与使命的实现程度。因此,构建与时代发展和组织性质相适应的职业精神,进而用职业精神来规范组织发展战略与实践行为的选择,便成为决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附加: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 典型应用题 (1)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甲班为 9 4 - 87=7 (人) (2)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
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 18 × 5+7=97 (辆) (3)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 16-9 ) =4 (小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