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由参加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人员和同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两部分相加计算。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人员由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项目人员相加计算;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应分摊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按同类项目人员占全部科技项目人员的比重乘本单位全部科技管理和服务人员计算。
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企业全部科技项目中确定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的经费支出加总,再加上按上述三类项目支出占全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比重分摊的科技管理和服务费用计算。
8、基础研究支出由企业全部科技项目中确定为基础研究项目的经费支出加总,再加上按这类项目支出占全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比重分摊的科技管理和服务费用计算。
9、应用研究支出由企业全部科技项目中确定为应用研究项目的经费支出加总,再加上按这类项目支出占全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比重分摊的科技管理和服务费用计算。
10、试验发展支出由企业全部科技项目中确定为试验发展项 目的经费支出加总,再加上按这类项目支出占全部科技项目经费 支出比重分摊的科技管理和服务费用计算。 附件3: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原则
(一)全面客观反映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状况,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产出效果和技术中心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二)强化评价指标的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三)评价企业技术中心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相结合。 (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五)根据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发展水平,适时调整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和最低标准。
二、评价指标及评价基本要求
评价指标名称 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人数的比例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从业人员人数的比例 技术中心的研究与发展人员数占从业人员人数的比例 技术中心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数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例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例 指标数值 基本要求 ≥5% (2.5) ≥3% (2.5) ≥1% (1) ≥1 (1.5) ≥3% (4.5) ≥3% (4.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占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1% (1.5) 例 全部科技项目数 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 与大学研究所合办的开发机构数 设在海外的开发机构数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5 (1.5) ≥3 (1.5) ≥1 (1.5) ≥1 (2) ≥16% (6.5)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比例 专利申请数 发明专利申请数 发明专利授权数 研究与试验发展设备原值(万元) 产学研合作的研发项目数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项目数 技术中心人员国内外培训费(万元) 技术中心人员参加一个月以上培训的人数 技术中心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 技术中心人员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人数 技术中心高中级技术职称人数 技术中心年人均收入为企业年人均收入的倍数 技术中心年最高收入为技术中心人均收入的倍数 聘请国外技术专家一个月以上的数量 研发经费支出额(万元) 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新产品销售利润(万元) 技术中心研发人数 ≥12% (6.5) ≥1 (0.5) ≥1 (1) ≥1 (1.5) ≥500 (4) ≥1 (1.5) ≥1 (1.5) ≥10 (1) ≥5 (1) ≥20 (1) ≥10 (1) ≥2 (1) ≥1.3 (1.5) ≥2 (1.5) ≥1 (1.5) ≥300 (1) ≥1500 (0.5) ≥500 (0.5) ≥10 (1) 三、行业系数
科技活动经费支新产品销售收新产品销售利行业 出额占产品销售入占产品销售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收入的比重 利润的比重 船舶 0.8 0.4 0.8 电子 0.6 0.4 0.4 航空 纺织 化工 机械 建材 轻工I 轻工II 石化 铁道 冶金 医药 有色 其他 有关说明:
0.8 1.0 1.2 1.0 1.0 0.6 1.0 3.0 1.2 1.2 0.8 1.0 3.0 0.6 1.0 1.0 0.6 0.8 0.4 1.0 1.2 0.6 1.4 0.8 1.4 3.0 0.6 1.0 0.8 0.6 0.6 0.4 1.0 1.2 0.4 1.4 0.6 1.4 3.0 1、由于不同行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技术中心评估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等三个指标引入行业系数加以调节。
2、行业系数只作为评估机构评价时使用,企业填报时无需考虑行业系数,按实际数据填报。评价时,根据企业填报的实际数据得出上述指标的比重,再乘以行业系数,得出指标的评价值。 3、行业系数表中的其他行业指建筑、煤炭、石油、烟草、交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两项指标暂按满分的60%计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