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5:21: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分配基础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而制造费用是一个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间接费用组成的集合,这些性质不同的费用有些是随产量变动的,而多数则并不随产量变动,因此用单一的产量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基础显然是不合适的。 作业成本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把资源的消耗首先追溯或分配到作业,然后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采用不同层面的、众多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要比采用单一分配基础更加合理,更能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例1·单选题】在下列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形式中,最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的是( )。 A.追溯 B.间接追溯 C.动因追溯 D.分摊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使用直接追溯方式最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

【例2·多选题】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按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仍然可以区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B.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概括为:“资源→作业→产品” C.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而其他间接成本则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D.在作业成本法下,运用资源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有关产品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其中,运用资源

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有关作业;运用作业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有关产品。

第二节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考点2】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掌握要求】重要考点。

准确理解作业成本法计算步骤,尤其是作业认定和作业成本库的设计;准确掌握例题【16-1】;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一、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步骤 (一)作业的认定

1.含义

即确认每一项作业完成的工作以及执行该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

作业的认定需要对每项消耗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 2.作业认定有形式

(1)根据企业总的生产流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

(2)通过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例如,根据生产流程分析和工厂的布局可知,由于原材料仓库与生产车间之间有0.5公里的距离,必然存在材料搬运作业,这项作业就是将生产用的原材料从仓库运送到生产车间。通过另一种形式,即与从事相关作业的员工或经理交谈,也可以识别和认定该项作业,比如与进行搬运作业的员工进行交谈,问“你是做什么的?”,也很容易得出生产过程中有这样一项搬运作业,它的主要作用是把原材料从仓库运往车间。在实务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式往往需要结合起来运用。经过这样的程序,就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作业一一识别出来,并加以认定。为了对认定的作业进一步分析和归类,在作业认定后,需按顺序列出作业清单。表16-1是一个以变速箱制造企业为背景的作业清单示例。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一个示例,实际上对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认定作业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企业自身的产品生产特点。

表16-1 某企业作业清单

作业名称 材料订购 材料检验 生产准备 发放材料 材料切割 车床加工 铣床加工 刨床加工 产品组装 产品质量检验 包 装 车间管理 作业说明 包括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供应方式等 对每批购入的材料进行质量、数量检验 每批产品投产前,进行设备调整等准备工作 每批产品投产前,将生产所需材料发往个生产车间 将管材、圆钢切割成适于机加工的毛坯工件 使用车床加工零件(轴和连杆) 使用铣床加工零件(齿轮) 使用刨床加工零件(变速箱外壳) 人工装配变速箱 人工检验产品质量 用木箱将产品包装 组织和管理车间生产、提供维持生产的条件

(二)作业成本库的设计

作业认定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设计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包括如下四类:

类 别 特 点 举 例 机器加工、组装。 单位级作1.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2.是直接成业成本库 本,可以追溯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 1.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它们的成批次级作业成本库 本取决于批次 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2.需要单独进行归集,计算每一批的成本,然后分配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给不同批次(如某订单),最后根据产品的数量在单购和检验等。 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产品级作业成本库 1.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 2.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线存在而发生,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 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 生产维持1.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 级作业成2.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本库 数量、批次和种类。 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 (三)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

常用的资源成本动因如表16-2所示。 表16-2 作业的资源成本动因 作 业 机器运行作业 安装作业 清洁作业 材料移动作业 人事管理作业 能源消耗 制作订单作业 顾客服务作业 资源成本动因 机器小时 安装小时 平方米 搬运次数、搬运距离、吨公里 雇员人数、工作时间 电表、流量表、装机功率和运行时间 订单数量 服务电话次数、服务产品品种数、服务的时间

(四)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在确定了作业成本之后,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再根据作业量计算成本对象应负担的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总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类:即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 1.业务动因

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并假定执行每次作业的成本(包括耗用的时间和单位时间耗用的资源)相等,如前面我们所说的检验完工产品质量作业的次数就属于业务动因的范畴。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成本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2.持续动因

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当不同产品所需作业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检验不同产品所耗用的时间长短差别较大,则不宜采用业务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基础,而应改用持续动因作为分配的基础。否则,会直接影响作业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持续动因的假设前提是,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分配不同产品应负担的作业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3.强度动因

强度动因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

强度动因一般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等,用产品订单或工作单记录每次执行作业时耗用的所有资源及其成本,订单或工作单记录的全部作业成本也就是应计入该订单产品的成本。

【说明】(1)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而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成本则居中。作业成本驱动产品成本,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同时也是作业成本法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2)如同传统成本计算法一样,作业成本分配时可以采用实际分配率或者预算分配率。采用预算分配率时,发生的成本差异可以直接结转本期营业成本,也可以计算作业成本差异率并据以分配给有关产品。

二、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举例) 现举例说明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例16-1】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一)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表16-3所示。 表16-3 产量、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资料 单位:元 产品品种 型 号 本月批次 每批产量(件) 产量(件) 每批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总成本 每批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总成本 夹 克 夹克1 8 100 800 3300 26400 6200 49600 夹克2 10 100 1000 3400 34000 6300 63000 夹克3 6 100 600 3500 21000 6400 38400 西 服 西服1 4 100 400 4400 17600 7000 28000 西服2 2 100 200 4200 8400 8000 16000 合 计 30 3000 107400 195000

搜索更多关于: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的文档
作业成本计算(1).docx.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8pt66ljhk77t6k14pg60zn011oo6h01ak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